世間萬物,
皆有生命與秉性。
無論是一株荒草、一朵鮮花,
還是一灣清泉、一座青山,
都有自身的生命與秉性。
它們和人一樣,
都蘊藏著生命的真諦與世間的哲理。
人雖然貴為自然之靈,
但其人性和自然界的物性是相通的,
人性映襯著物性,
物性也折射出人性。
而其中最能折射出人性的物,
則當屬玉石。
古語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一方美玉,
方寸之大卻集天地之靈性,
化身為君子之德。
君子若羊脂白玉,溫潤而澤,仁也;
君子若翠翠青玉,縝密以栗,知也;
君子若烏黑墨玉,廉而不劌,義也;
君子若雍容黃玉,垂之如隊,禮也。
玉之大氣,人盡皆知,
它從不刻意隱藏自己的綹裂和臟沁。
在數千年的時光長河中,
默默接受山川冰河的洗禮,
逐步摒棄不足并萃取精華。
每一方玉石,
都是大自然的結晶,
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展現給人們,
訴說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真實自然不矯揉造作,
沒有絲毫的隱瞞和心計,
這就是胸懷和德性,
它成為一種人性文化的注解。
玉之秉性為溫其如玉,
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是人生閱歷和人性修為的融合。
也就是說,
玉性即人德。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
君子佩玉不是為了裝扮自己,
而是以玉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操守。
玉溫潤光澤、謙卑自律,
從不傷人肥己,招搖撞騙;
玉堅實厚重,厚積薄發,
從不流于淺表,沽名釣譽。
做君子之人,
行君子之事,
當有玉之品德。
所以,
不妨先和一方美玉為伴,
在日升月落時,
在天涯路遠時,
看流云過際,
看庭前花落,
讓玉的閑靜溫雅注入你的靈魂,
使自己成為溫其如玉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