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績增長是否與股價同步?
2019年的A股在2500上方開始企穩,上市公司們的年度業績預告也頻頻吹來暖風。
截止至2019年1月20日已經有121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年報預告,其中788只年報業績同比正增長,占比65%。
有些動輒同比三四倍的凈利潤增長的公司,讓投資者們又開始浮想聯翩。
但是,隨著業績的提升,帶來的是股價的同步上揚嗎?先看數據。
我們對以上1212只股票業績公布后的次日漲幅和5日內漲幅進行統計:
總體來看,業績的預增對股價整體的推動作用相當有限。
我們可以理解為市場對股價已有充分的預期,只有當公布的業績超越市場的預期,股價才會大幅上漲。
那么有沒有什么指標,可以用來作為標尺,判斷公司的業績是否真的超越了市場預期呢?
我們可以使用預期盈利增長率這個指標
該指標是根據賣方分析師給出的業績預期值加權后獲得的綜合結果。
二、超越分析師預期,股價是否超預期?
使用公司實際預告值-分析師預期值
便可以獲得一個預期差值
理論上,這個預期差越大,代表越超越市場的預期,股價上揚的程度也應該越大。
在分析師提供盈利數據的公司中,有122家公司業績預期差達到了5%以上: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上面的122家公司
業績預告增速中位數:59.39%
業績預期差中位數:12.45%
業績公布后的次日漲幅:1.18%
業績公布后5日漲幅:3.07%
我們再對頭部預期差(超預期)最大的20家公司進行統計
業績預告增速中位數:194.28%
業績預期差中位數:59.01%
業績公布后的次日漲幅:1.26%
業績公布后5日漲幅:3.77%
結果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震撼”。看來業績即使超越了分析師的預期,市場有它自己的想法,對以上信息并沒有照單全收。
三、凈利潤“斷層”模式,尋找爆發股
但是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是實實在在的,市場真的如此“無效”嗎?
我們如何在業績預告這個關鍵的時間窗口找到好的買入機會?
這里提供一個方法,所謂的凈利潤斷層模式。
該方法由Mark Minervini 在《股市魔法師》一書中提出。
引用該書作者對凈利潤斷層的一段描述:
“公司公布凈利潤后,我的注意力將會轉向尋找“盈余余波”。盈余余波告訴我們在公司報告出驚喜后買入股票可能為時未晚。即使你錯過了報告公布后的第一輪上漲,重大驚喜后的余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我們舉幾個最近發生的例子:
涪陵電力在1月8日發布了業績預告,業績同步增長59.11%,次日股價放量漲停,成交額是前一日的7倍,量價齊升,這才是我們想要的超預期上漲!
可以看到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股價也僅僅是略微回調后便繼續飆升。之前因業績超預期帶來的跳空缺口并未回補,這就是該方法名字的由來。
近期發生凈利潤斷層的股票還有深南電路、中旗股份等等,大家可以自己比對。
而除了業績預報,年報、季報的超預期增長,也會帶來凈利潤的斷層
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的順鑫農業:
所以在業績預告和財報發布季這段時間,就是嗅覺靈敏的獵人們尋找獵物的最佳時間窗口。
通過上面的舉例我們看到,在凈利潤“驚喜”處買入股票,會是一個相當安全的買點。
而業績超沒超預期,能不能推升股價,大部分時間,分析師說的并不算,最終的決定性因素,往往要看買入股票的資金態度,此時價格才是最客觀誠實的指標。
所以當市場資金合力給出選擇時,你也應該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