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幾點
1、預期與差異化:
如果從行業公司做投資的角度來講,如果大家都有一致的預期了,這個公司的股價要不就是到了一個高點,要不就是基本上可以賣了
一、辯證認識:
1、行業不好,企業就不好
這個邏輯,需要辯證的看,很多人都錯過了格力、美的,也錯過了萬科,很大程度不是因為水平太差,而是因為在一段時間,白色家電在家電下鄉后有了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擔憂,15年財報也驗證了這種擔憂,一個行業占比近30%的企業增速下滑,大概率是遇到了行業天花板;地產在16年以前是明顯的夕陽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比比皆是,即便是萬科,年報都是個位數增長,除非專業人士,要只從財務報表上看,根本看不出姚老板的投資邏輯;
所以,行業不好,企業不一定不好,行業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企業也可以重新定義行業;中國通訊行業如果沒有華為,就沒有大批的相關供應鏈的企業,那么這個行業就是另外一番光景;國產汽車如果能像白色家電一樣取得全球性的競爭優勢,那么汽車板塊的分析又是另外一種邏輯;
我們經常看到一個行業性的利空,板塊中個股普遍調整,這往往也是優質企業難得的上車時機,因為市場的邏輯跟企業的邏輯很不一致,企業發展是持續的,好的企業總是可以克服苦難長久發展,行業的利空就會洗掉一些競爭力不強的弱勢企業,優質企業反而收益;
2、行業好,企業就受益;
行業好,并非代表企業就一定好,比如中國的乳業,基本上被伊利和蒙牛所霸占,其他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在局部市場也有小機會,但很難有在全國擴張的機會,消費升級消費習慣等等都是行業的利好,但伊利和蒙牛對行業的把持,反而是對其他企業是一個利空;
比如現在的鋰電池行業,炒作起來很兇,鋰電池概念近百家,但最后看,能生存下來并長足發展的也就是三兩家,大部分企業都要打回原形;
所以,預期向好的行業,一是謹防預期偏差,過于強調利好忽視利空;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個股,如果不能在行業里領跑并站位腳跟,預期越高則會落差越大;
3、行業外在與企業內在
對企業來說,行業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一定意義上是外在的,企業自身的管理等綜合實力,才是內在的;當行業占比足夠高的企業面臨真實的行業利空時,短期或許業績下滑,但優秀的企業總可以長期生存并不斷發展;
當行業足夠大時,個股分析就無需對行業空間顧慮太多,總會產生不受限制的優質企業異軍突起,分析個股不要受行業框架束縛過多;特別小眾的行業需要重點分析行業需求,如果MDI行業如果需求或則供給出問題,煙臺萬華肯定受影響;但對于10萬億規模的地產行業,出來幾家百億千億規模的優秀企業,是沒有問題的,即便地產銷售從10萬億降到8萬億;
而行業面臨問題時,往往是行業洗牌、集中度提升的時候,這個時候優質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就來了;而行業一片大好時,二三流的企業也可以活著很好,優秀的企業反而不容易辨識;
4、股市的行業分析與企業的行業分析
應該把股市炒作的行業邏輯與企業發展的行業分析區分開, 股市可以炒作,可以煽風點火甚至無中生有,可以避重就輕甚至夸大其實;但企業發展所面臨的行業機會會是平滑的,不會因為市場的情緒高漲而變化,但不同行業中的公司則會面臨估值邏輯的變化,進而影響股價,這個卻不能不關注;
股市中經常見到的是A企業盈利不錯,估值也低,但受制于行業的隱憂或市場偏見,長期低迷;B企業財務狀況糟糕、估值高企,而在行業中也沒有分量,但行業機會來臨的時候,股價卻一飛沖天;
這其實不是一個維度的邏輯,一個是短線邏輯,一個是中長線邏輯;一個是價值投資,一個是主題投資(熱點投資);
現在的一個問題是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存量資金博弈,不可能有全面的大牛市,那么板塊的機會結構性的機會是必須要抓住的機會,從這個維度上看,行業的選擇很重要,要超過個股的選擇;另一方面,沒有業績支撐的概念題材,從中長線的角度大概率會打回原型;所以行業成為熱點,也要精選個股,行業成為熱點,熱點就會被高估,如果盈利跟不上或則吵過頭或則本身只是概念的炒作,一定是要價值回歸的;所以對行業主題邏輯,一定是短線的邏輯,見好就收;
另一方面,個股估值較低,而行業受到質疑則不能盲目建倉,需要等待質疑證偽或則企業的成長性證實;質疑總是有質疑的道理與邏輯,一定等到質疑被證偽的時刻,一方面是資金不關照個股股價難有表現,另一方面,市場往往是高估的,看好往往被證偽,而看空往往會被證實;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深刻并正確的判斷,然后等待市場的認識翻轉;
被市場錯判的優質企業,也要等到行業認知反轉的風口,才是最佳的重倉時機;而因為行業利好而享受高估值的企業,時刻提防風口的轉向;
到底是買入一流的行業中二流的企業,還是買入二流行業中一流的企業;
首先對行業的認知,是有能力限制的,未來空間很好而現實很差的行業,除非企業家別人很難看透并堅持,報表跟蹤往往是滯后性很嚴重的,所以一流行業很難判斷出來,也就不存在投資二流企業的邏輯;而行業不被看好,個股表現好卻是扎實的,所以更容易把握;
5、預期差的修正與反轉
所以,個股分析需要看行業,需要知道對此行業的大眾認識,更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特別是不被看好的行業中,企業盈利每每超過預期的時候,以及被看好的行業而企業盈利卻總讓人大跌眼鏡的時候,這可能就是大眾認識邏輯出現重大偏差要被修正的時刻;
廣被看好的行業,要謹防證偽,不被證偽,或許就可以一直被看好,而一旦被證偽,那就是預期與估值的雙殺;
而備受質疑的行業,就必須等到被證實的時刻,那就是人們認知翻轉與估值提升的雙擊時刻;
還有一種是預期差,預期很差,結果不算差,就有修復預期的一種邏輯,但這只是反彈的邏輯,難有大的行情;預期翻轉才可能有大的行情;
6、總量邏輯與競爭關系
電商起來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市值都是千億美元,那么這個市值是由他們的利潤支撐的,而他們的利潤來至于零售或則說是網購,那么這一塊的利潤從哪里來的?是從傳統零售企業擠出來、甚至從成家上萬的街邊店批發市場擠出來的;
消費是基本穩定的,那么消費產生的利潤蛋糕也是穩定的,有的企業異軍突起,往往只能代表細分行業的機會,總的零售行業的發展是看宏觀經濟,需要看總量變化,那么網購對傳統零售只能是擠壓與利空,而非看好的邏輯;那么,如果所有的傳統零售,都被阿里或則騰訊持股后,恐怕還是不能取得超額收益,那么阿里或則騰訊入股某一家傳統零售企業,或則可以對著一家起到作用,但它搶占的份額來自哪里,要看清楚,而入股本身,并不能帶動傳統零售本身真的蛻變,除非新的模式去犧牲電商和網購的利潤,這絕非是阿里或騰訊入股的目的;
所以,股市中炒作板塊或整個行業概念,一定意義上邏輯是有矛盾的,行業內部更多的是競爭關系,一家強必定帶動幾家弱,從這電商看,強者恒強龍頭高漲而中小市值被殺跌,也是合情合理的;大企業估值提高,小企業估值降低,才是行業均衡的邏輯;
錯過了騰訊,總想找下一個騰訊,實際上,正是騰訊剿滅了同行大部分中型企業的發展機會;京東開始賣書,消費者不會一本書買兩本,只是占領了當當的市場;
一家優秀企業的發展,對讓行業貌似光鮮起來,但對同樣的擠壓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當然,概念炒作有短期邏輯,與預期差的調整邏輯;
二、行業分析框架
了解——分析——建模與判斷
判斷很重要,如果只了解邏輯,可以不犯方向錯誤,但如果只有定性分析、邏輯分析,往往把握不好轉折點,建模可以更加確定是否會有行業翻轉的機會,并能更堅定的去持股;
1、了解一個行業
細致詳細完備的行業分析,需要把握各個方面,研究順序
1)研究歷史發展階段,判斷行業周期
2)產業鏈格局 行業定價權
3)上游核心要素(供給端現狀與催化劑)
4)下游核心要素(需求端現狀與催化劑)
5)市場分析圖(波特五力分析)
2、分析一個行業
1)理清行業要素框架(包括宏觀經濟、下游行業、市場要素)
市場要素,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原材料成本等等,這些是我們做模型用的。通過這些可以量化的指標,我們可以算出這個行業究竟是賺錢還是不賺錢,究竟這個時點值得不值得投資。
2)建立數據庫并跟蹤核心指標
3)以行業利潤為核心構建模型
4)清楚行業預測的主要方法
5)找出不同時期行業核心驅動影響因素
即找到主要矛盾,是供給,還是需求
比如鋼鐵行業,就是說在價格或者是利潤得到反饋的時候,我們要多打一個問號,為什么價格會變成這樣,為什么利潤會變成這樣。我們總結了一下整個市場鋼材的需求歷史性的出現了下滑,在2015年是非常典型的。如果講未來,最大的影響要素在哪兒?需求很大層面上依賴于政策,非常多不可前瞻的因素。核心的驅動因素我們可以落腳到供給上。當前的供給如果進一步的解析,我們會關注什么東西呢?包括當前的產業利潤率水平,正在建設的產能,企業未來的投資,一般生產線,如果說正在運轉——它的使用周期、興建周期、產能的整體的結構。從中我們最后找出產能和需求之間的差距,我們會明白整個行業目前是運作主導還是需求主導。如果是以供應驅動整個行業的未來,供應里面有什么樣的點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6)判斷行業景氣變化的關鍵指標和時間點。
對于周期性行業來講,最核心的包括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投資增速,落地的一些指標包括像社會庫存、噸鋼毛利等等。如果跟蹤行業景氣度變化,我們可以總結為兩個要點,第一個是當下游需求的指標上漲的時候,包括像工業增加值和固定投資增速、GDP出現上漲的時候,我看社會庫存就好了,社會庫存如果下降,噸鋼的毛利會上升,這時候是一個比較好的買點。
第二個可以關注一下產能利用率,如果這一塊出現上行,成本也會出現上行,噸鋼毛利會下降。如果產能利用率進一步大幅的提升,基本上就是一個重要的賣點了。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主題性的關鍵指標,之前在重點看國企改革,能夠落地的政策不多,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PB小于一倍,很多企業是沒有辦法去做的。在這個階段如果強行的做國企改革,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誰來戴,誰也承受不起。所以我們落地到投資上,如果行業里面很多公司PB都低于1的話,又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公司,我肯定認為它的投資會比較安全,可以中長期持有。
7)關注政策面
對于周期行業的研究,政策的影響力,其實往往比一個公司或者是一個行業出現的轉變大得多。宏觀經濟的解讀要跟的非常非常緊,所以在今年的供給側改革出來以后,隨著不同時間點出的不同的政策,股價的走勢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好好的看宏觀經濟,這個對周期是有非常重要的參照意義的;
8)行業內選股
行業的預期差和產品的壁壘。一旦確認是一個有壁壘的公司,一個有壁壘的產品,同時又存在市場預期差,這樣從投資落地的角度來講就是最值得研究的了。這是個股研究的經驗
1)行業周期
行業周期一般可以分為經濟周期與生命周期兩類。
經濟周期主要研究行業周期性波動與國民經濟波動的密切程度,行業的經濟周期一般分為:
增長型行業:行業的運行狀態與經濟活動總水平的周期及波動并不密切相關,這些行業的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新產品推出及更加優質的服務產生等,從而使該行業呈現持續的增長態勢,這些行業對經濟周期性的波動來說,提供了一種財富“套期保值”手段。例如:IT行業、計算機、互聯網行業從誕生日起基本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
這類確定性增長的行業,更多的是關注企業自身的發展與競爭,行業的利好與利空對企業本身發展不起決定作用,但需要警惕垃圾公司或者質地一般的公司往往也享受高溢價,個股高增長的預期一旦證偽,往往會大幅殺跌,目前A股上市的網絡科技類公司數以百計,但真正有業績有成長邏輯的屈指可數;
防守型行業:這類行業運動狀態存在是因為行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需求彈性小,經濟周期處于衰退階段對這種行業的影響也較小。如醫藥、日常消費品等行業都屬于防守型行業。
這類行業還需要進一步細分,哪一些屬于前周期,哪一些屬于后周期,大的邏輯要清楚,哪怕企業實際發展跟行業并不同步;
周期型行業:周期型行業的運動狀態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這些行業往往屬于傳統行業;當經濟上升時,對這些行業相關產品的購買相應增加。如煤炭、鋼材、水泥等行業都屬于周期型行業,與國民經濟周期直接相關。
這類企業存在高度的相關性,這對產業鏈的研究和分析要到位,二級市場對他們的分析邏輯更要掌握,周期行業的預期與反轉是最關鍵的,預期形成比利潤表現更重要;比如化工企業現在大把賺錢,但市場擔憂明年下滑,股價可能立刻掉頭下跌或則持續萎靡不振;
生命周期是指行業從出現到完全退出社會經濟活動所經歷的時間。行業的生命發展周期主要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幼稚期:這一時期的產品設計尚未成熟,行業利潤率較低,市場增長率較高,需求增長較快,技術變動較大。總體來看,市場需求剛被開發,市場風險大,投資規模小。
幼稚期的行業投資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因為沒有利潤的支撐,估值往往很高;
成長期:這一時期的市場增長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已比較明朗,企業進入壁壘提高,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量增多。
成長期或許是比較好的投資機會,精選個股最重要;
成熟期:這一時期的市場增長率不高,需求增長率不高,技術上已經成熟,行業特點、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非常清楚和穩定,買方市場形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新產品和產品的新用途開發更為困難,行業進入壁壘很高。
衰退期:這一時期的行業生產能力會出現過剩現象,技術被模仿后出現的替代產品充斥市場,市場增長率嚴重下降,需求下降,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目減少。
水泥、玻璃乃至建材行業,都是成熟乃至衰退的行業,這種行業更多是板塊性的機會、階段性的機會,或則是預期差修正的機會;
對于增長性的行業,以及行業處于幼稚期及成長期的行業,總會得到高溢價,但也很傷人,所需要的專業水平與持續的跟蹤與研究必不可少,包括政策導向、技術發展路線、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國內外的競爭格局、及企業自身商業模式的持續表現等等;
一個重要的研究點是全球視角下公司的競爭力和技術水平;
對于參與全球競爭且不可避免全球競爭的企業,必須要從全球范圍來看,比如輪胎行業,國產輪胎短期仍然沒有機會,因為處于行業中低端的地位難以改變;
成長性企業往往時候才能看出來,中間出現波折,事后看是介入機會,但也有很多企業,最后并沒有存活下來,所以成長股的投資,還是要對風險有足夠的提防;
對于周期性行業以及成熟期乃至衰退的行業,更多需要關注的供需變化與市場格局;需求不再增長的時候,供給發生改變以及行業進入壟斷競爭與寡頭競爭時候,才會產生機會;
三、不同行業的不同的分析邏輯(邱國鷺)
新興行業看需求,傳統行業看供給。
新興行業講的是需求快速成長的事,不必糾結于供給,傳統行業只有控制供給,企業利潤才能快速增長。
制造業
要選擇寡頭壟斷的行業,即市場集中度高的行業。比如:工程機械、核心汽配和白色家電。
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做逆向投資。
有色、煤炭之類的最好是跟著趨勢走。計算機、通訊、電子等技術變化快的行業同樣不適合越跌越買。相較而言,食品飲料是個適合逆向投資的領域。
價值陷阱與價值誤區
價值陷阱是價值投資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誤區則是屬于自身運用價值投資不當所導致的錯誤。
價值投資總體上是有效的,因為它有時候并不有效。[資本市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如果一個方法總是有效的,用的人多了,它的有效性就會減弱。而價值投資從總體上是有效的,是基于它有時候也是無效的。另一個想到的是市場的有效性。有人說西方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市場90%的時間是有效的,而10%的時間是無效的(非理性),正是這10%的無效,導致了價值投資可以有效。巴菲特嘲諷有效市場論:“如果說市場有效,我現在只能是乞丐”。],[總體而言,邱總認為A股市場由于散戶居多,對投資者有好有壞。好的地方在于,價值投資更容易了;壞的地方在于,如果你買入后,市場更加非理性,你該如何處理?其實是對投資人是否有信心的考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時候,出色的投資人在最開始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傻瓜一樣,投資者本人也無法預期市場估值修復的時間點]
價值陷阱
價值陷阱歸根結底在于對行業、企業的研究與分析不客觀,不清晰、不準確,錯誤判斷了企業的內在價值。一共有四種價值陷阱:
(1)由于技術進步即將被淘汰的夕陽產業。例如柯達、馬車、巴菲特投資的報紙行業(過去報紙行業是屬于有當地壟斷地位的、有廣告定價權的行業,現在收到了互聯網的沖擊)[雖然個人大體上同意這個分析邏輯,但是也有反面的聲音。比如帕伯來曾說,要投資夕陽產業的經營差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沒人關注,而處于周期低谷正是以低價錢進行投資的絕佳機會。格雷厄姆、巴菲特早期經常做“煙蒂投資”,還有一輩子做“煙蒂投資”的沃爾特施洛斯,確實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區域,聰明的投資者發現了值得一吸的“煙屁股”,也能獲取豐厚利潤。]
(2)周期股頂峰時期的低估值時刻。[邱總說中國的產業變化比西方發達國家要快,又疊加中國本身的經濟周期,就會導致企業周期性變化快于西方國家,在中國投資更容易碰到這類帶陷阱的周期股]
(3)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例如貝爾斯登、雷曼、花旗銀行等上市公司。因為股價下跌而影響企業信譽、被擠兌而損害基本面,甚至導致企業破產。但是中國的金融機構背后有政府背書,反身性會差很多。投資金融企業要防范反身性陷阱,比爾米勒曾經連續17年盈利,最后一年栽倒在反身性銀行股中。成功案例是巴菲特投資的美國運通【巴菲特是經過深入研究之后,重倉投入的】。
(4)贏家通吃行業中的落后企業。在有些行業,先行者具有先發優勢,比如互聯網行業,騰訊,Google,Facebook,投資這類贏家通吃的行業,寧愿投那種在一個行業做第一的企業,也不投做很多行業,卻都無法領先的企業。邱總喜歡“勝而后求戰”,等行業經過競爭選擇出勝利者時,再進行投資。邱總說BAT在10年前,就已經是所在行業老大地位了,依然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價值誤區
(1)遛狗理論。A股80%的交易量是散戶造成的,95%的交易與企業價值無關。價格與價值偏離程度大、時間長[在中國投資就像在霧霾天遛狗,繩子很長,狗經常不在身邊,還看不清狗]。在這種環境下,要堅持正確的做法不容易,需要對價值投資真正的認同[不是宣稱價投就可以,而是真正的認同]對行業、公司深刻的認識。
(2)分析企業與行業。
①通過杜邦分析了解企業靠什么盈利,是高周轉?高杠桿?高毛利?
②通過波特五力分析企業在上下游產業鏈的競爭力,分析替代品、競爭對手等等,通過這些手段理清行業發展現狀,選擇好的行業,因為“好行業賺錢不辛苦,差行業辛苦不賺錢”,“寧數月亮,不數星星”。在差的行業中的便宜股,可能有問題。雙寡頭的行業比較穩定,這類行業適合投資。邱總說早年曾投資啤酒行業未成功[邱總看到海外啤酒企業上千億估值,而中國啤酒行業估值只有幾百億,認為有投資價值],事后分析是因為行業集中度還不夠,沒有形成定價權。
③價值投資失效的領域。國家不同、投資品類不同、社會的進步、時候不同、產業變遷等等都會影響價值投資有效性。比如中國90后的個性,中國人口味多變,小眾化產品太多,難出長生命周期的大單品[在中國出可口可樂幾乎不可能]。在這樣消費越來越個性化的國家,企業如何緊跟變化、做大做強?國家不同也影響投資有效性,比如加拿大價值投資就不那么有效。加拿大礦產企業多,這類礦產資產難以把握價值,不適合價值投資;期貨等投資品類也不適合做價值投資。在市場非理性的時期,也不適合做價值投資[比如牛市頂峰期]。
④補充對三個行業的分析。前幾年手游、電影、互聯網金融特別火,仔細分析并不是好行業。手游屬于內容生產,而用戶喜好變化大,游戲的用戶粘性低,除了網易大話西游這種依靠強社交聯系提高用戶粘性的游戲可以持久,一般的手游半年就過時了。而且手游利潤低,需要分配大塊利潤和合作商。電影行業利潤也很少,電影的定價權在導演、演員身上,類似于足球行業,靠的是人力資本(迪斯尼不同,迪斯尼有優質IP,IP衍生品比如卡通物品,每過幾年就可以賣給長大的小孩)。互聯網金融,例如余額寶,剛開始投資者預期很高,以為可以顛覆傳統銀行,最后完全不是那回事。金融行業的核心在于風險控制能力,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風控上的能力無法與傳統銀行做對比,而傳統銀行可以輕易引入互聯網。其實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券商,降低了交易成本。
投資誤區小結:
(1)誤區來源。誤區源于市場波動、投資者對國家、投資品類、行業、市場階段等因素考慮不周,未能建立深入的認識,從而導致價值投資無效:價值投資有效是因為它有時無效,所以才長期有效。
(2)要有足夠的產業知識。價值投資書籍只會告訴你方法,產業知識則是應該去積累的。邱總認為中國今后10年,必定會涌現一批世界級企業。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者所選擇的產業必須符合產業升級方向(補充今年特別火的汽車行業,中國的汽車行業是否具備挑戰世界級企業的能力?類似于中國家電行業10年前擊敗西方家電、中國手機行業3年前開始站立于第一梯隊,中國的汽車行業能否居于第一梯隊?)
(3)在變與不變間掙從1-->N的錢(而不是從0-->1,從0-->1風險太大)。不變的行業,例如白酒、傳統醫藥,尋找具有根深蒂固護城河的企業,擇良機進行投資(例如邱總瘋牛病時期投麥當勞、SARS期間投雞肉、餐飲、塑化劑事件投茅臺)。在高集中度的行業中進行投資,例如白電領域的美的、格力,技術換代慢、利潤可觀且持續。變化的行業,要“勝而后求戰”,等行業競爭出勝者再投資,擇有優勢的有成長空間的企業進行投資。這類企業往往已經是某個領域的領導者,正處于擴張期且成長空間巨大(其成功易于復制和擴展),例如在美國成功的星巴克,擴展到中國依然成功。在變與不變中要因時因地而異,分析市場階段、環境、行業發展階段,了解企業內在才是制勝關鍵。
四、提問環節
(1)中國產業變化快,產業周期是否也快?
中國經濟周期不一定比國外短,但是產業周期比國外短。短周期條件下,容易存在價值陷阱,因為企業的價值可能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尤其是在那些世界產業變化也快的行業,投資更不易,總需要如履薄冰,投資這類變化太快的企業與投資茅臺這類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
(2)教育行業是否有未來?在高波動的行業如何投資?
中國的教育行業是有廣闊前景和未來的。在投資教育行業時,重點考察其是否有規模效應,即其成功是否可復制?邊際成本是關鍵。
研究一個行業,要了解其波動范圍,可能有些行業本身就不便宜,這是事實。有些行業確實難懂,比如保險行業、TMT行業,技術變化快投資人難以搞懂,這些行業的狗繩很長,茅臺等企業狗繩較短。在投資高波動行業時,在了解行業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安全邊際,“寧可錯過,不可選錯”。
(3)不確定情況下如何決策?
邱總拿打麻將做比喻,四個人打一局麻將,輸贏的概率可能是1/4,但是打1000把,就能明顯選出水平高出一截的人。投資也是這樣,選擇優秀行業的優秀企業。在分析的過程中,信息太多,一定要搞清楚關鍵信息。比如研究地產行業,重要的就是五點:1.土地儲備,在哪、有多少;2.看財務成本;3.看拿地能力;4.看產品溢價能力;5.管理能力(規模經濟)。
(4)公司治理對投資的影響?
看重管理層、大股東是否誠信、公平及動機。誠信,即是看其是否財務造假、是否說話不算。動機,就是看其是否與中小股東利益一致。
(5)港股部分股票低于PB、估值低的原因?[問題沒記太清楚]
部分港股企業有會計造假(邱總分享通過某企業總銷售額反算其每天所需原材料,得出其造假的結論),部分是由于流動性差,還有些企業其資產有問題(較多應收賬款、高商譽等等),在港股投資只看PB是不夠的,港股陷阱很多。
(6)高科技行業如何應用價值投資
首先,高科技行業也是可以應用價值投資的。第一要分析是否是贏家通吃的情況(其行業是否有網絡效應),第二,要分析企業的發展階段及發展空間。高科技企業不能僅看其PE,比如亞馬遜公司,早年都是不掙錢的,PE也高,對這類高科技企業重要的是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投資者正是預期其贏家通吃的地位、未來豐厚的現金流才給予高估值。歸根結底,投資這類企業要“勝而后求戰”。
(7)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屬于自己的能力圈?
邱總打趣說,如果一個行業你需要問是否屬于自己的能力圈,那肯定就不是在你的能力圈內。
(8)如何培養商業觸覺
1.學習一些基本工具,例如財務分析、企業案例分析。
2.廣泛的閱讀,包括商業史、名人傳記,積累商業知識。要注意不是應付考試的那種閱讀。
3.實習和工作中學習。初期可以從簡單的行業,比如消費品行業開始學,然后再一個一個行業地研究拓展。
(9)對游戲行業的困惑,為何騰訊游戲做得好?
騰訊是分發商。實際上游戲行業屬于內容產業,內容產業很分散,變化快。內容與渠道是相輔相成的。
(10)IP、動漫產業?
IP主要由電影、小說、動漫等產業構成,市場上炒得過多。其實動漫是不錯的生意模式,比如迪斯尼就是很好的企業,邱總很早以前買奧飛動漫,雖然它一直很貴。IP是可持續、可成系列的東西,是一種粉絲經濟,問題在于被炒得太瘋。
(11)賣出股票的理由?
主要有三個理由:1.高估;2.基本面惡化(股票跌了后要反思是否是企業基本面惡化了,如果是,就要“止錯”,邱總說他“止錯不止損”);3.當出現性價比更高的股票時,換股。
(12)價值的定義及價值投資的內涵
價值的定義是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其實價值投資可區分為兩類,成長投資及價值投資,其實都是廣義的價值投資。當P0時,是成長投資,需要極強的洞擦力。當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