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匯集的孔子的言論而成書,全書分20篇。讀其中的精彩語句,你會發現后世的很多名言名句都來自于此,甚至于清代的《弟子規》也多是來源于此。可見《論語》對于后人后世的影響之大。
上學的時候,老師讓背誦其中的一些段落,當時不明白孔子的真正思想。如今讀來,意味深長。而且可能我們當時書本上教授的翻譯也僅是最簡單的字面翻譯,談不上是對圣人思想的領略,而且很多可能解釋還是錯誤的。
孔子對于學習、從政、禮節、處事等方式方法的根本性的研究,對今人的指導意義仍非常大。可以配合南懷瑾的《論語別裁》來一起解讀。
● 一《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二 《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三 《八佾》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四《里仁》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五《公冶長》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七《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八《泰伯》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曾子有疾,孟敬之問之。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九《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矣不足畏也矣。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十《鄉黨》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不語,寢不言。
● 十一《先進》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十二《顏淵》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師,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 十三《子路》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好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十四《憲問》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不驕易。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十五《衛靈公》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業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 十六《季氏》
虎兕出于柙,鬼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十七《陽貨》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 十八《微子》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 十九《子張》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二十《堯曰》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也?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生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