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很多實體企業都朝著萬物互聯網的方向發展,其中走得比較前的是車聯網和智能家居方面。因為曾對車企有一些接觸,嘗試對標廣汽的智慧傳祺和上汽通用的安吉星進行對標分析。
二、業務定位:
兩款APP從車主運用工具轉型為車主或準車主的服務平臺,提供一體化智慧生活和汽車相關的服務工具,使車主的與用戶間的關系更為密切。
智慧傳祺
智慧傳祺界面
安吉星
安吉星界面
三、產品品對標分析:
1、優勢
· UI界面:智慧傳祺的設計差了很多,作為用戶很難接受長時間對著這樣的UI,只能做工具使用,而安吉星的設計顯得友好許多。
· 下載量對比:從兩個明顯差距的對比來看,估計智慧傳祺的運營團隊較之安吉星有點遜色,下載數據差距不是一般地大。
2、劣勢:
作為工具形的APP,用戶的粘性會差很多,在提高用戶粘性的做法上。智慧傳祺就顯得不那么走心,安吉星雖然有待提高,但在用戶的使用上卻是有一定的作為。
在引導用戶方面,智慧傳祺的體驗模式和安吉星的教導模式,各有所專。在細節處理方面,就顯得安吉星會更貼心。
3、機會
伴隨著車企收費政策的放松,對核心功能點的開放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會有培育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體驗成為種子用戶和核心用戶。隨著用戶群體的增加,作為APP的支撐團隊,是否做好了準備提供相應的服務,提供相配套的功能?
4、威脅
除了面對不同品牌的車企間的競爭,還要面對兼容性更好的社會品牌競爭。除了依賴于車企的政策外,車主用戶的面對各種選擇,又誰是用戶的第一?
三、結論:
兩者比較,一個是為了做而做,一個是從細節出發從用戶出發,有一些用心的服務。其高下顯而易見。
一個產品出來,不僅僅是反映出團隊對市場的了解,更建立在對用戶體驗和行為模式深刻的理解。
或者很多用戶受眾,不太了解車聯網模式,對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但對安全,對便捷,對服務的追求,永遠是用戶最核心的部分。
那試問,對自己的產品都粗枝濫造的團隊,又如何會有自己的高度?又怎么會成為自己吹噓的所謂行業標桿?
因此APP從工具產品改變,想擁有更多的用戶,除了核心功能點再深挖之外,其他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團隊的高度,理解用戶需求和訴求,從而提升用戶對產品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