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云南陶瓷研究已經多年的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吳白雨在陶丕上繪制圖案。
玉溪新聞網訊 (記者 李梅)始燒于宋元的玉溪窯青花,由于歷史原因,在清代停燒。如今,以玉溪技師學院與云南玉窯文化傳播公司合作成立的玉溪窯發展研究中心,正在復燒玉溪窯青花,以期讓玉溪窯青花重新煥發出生機。
據了解,玉溪窯始燒于宋元,均燒制青釉和青花瓷器,尤其青花瓷器的燒制是我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藝術特色最顯著的窯口,元明時代是除景德鎮窯以外生產青花瓷的重要窯口,已故著名陶瓷學者、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部主任馮先銘教授將江西景德鎮、云南玉溪和浙江江山稱為中國青花瓷器的三大產地。玉溪窯對景德鎮青花以及東南亞諸國陶瓷燒造歷史有著重要影響與巨大學術價值,故宮博物院至今珍藏的“元玉溪窯魚藻紋玉壺春瓶”作為云南陶瓷的重要代表,一直被海內外陶瓷學者所重視,并作為云南文化代表性圖例編入《中國通史》第七冊。此外,玉溪窯青花瓷作為中國古代陶瓷的代表,先后在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博物館、香港馮平山博物館展出。
2007年,中國古陶瓷學會在昆明召開以玉溪窯為代表的“邊疆地區青花學術研討會”,來自國際、國內的百余位頂級陶瓷專家來到玉溪紅塔區古窯遺址考察,并了解當前玉溪陶瓷生產狀況。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歷史原因,玉溪窯青花瓷在清代停燒,導致技藝失傳。時任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的耿寶昌先生了解了玉溪窯青花瓷后,就曾明確表示,玉溪窯青花失傳太可惜,如果能夠復燒,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玉溪市博物館館長陳泰敏對玉溪窯青花的復燒有著深刻理解。他說,縱觀中國歷史上燒造陶瓷的著名地方,如瓷都景德鎮、陶都宜興等地,都是在傳承中得到發展的,玉溪窯青花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收藏界、古陶瓷界都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技藝失傳,出現傳承斷代,現在只能看到玉溪窯青花輝煌的昨天,燒制玉溪窯青花,恢復燒造技藝,讓玉溪窯青花這一消失的文化重新煥發出生機,并以此為契機,整合華寧、易門等地的陶瓷,對形成玉溪特有的陶瓷文化,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提升玉溪的文化形象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吳白雨為首的研究團隊目前在進行玉溪窯青花的燒造實踐。吳白雨是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云南陶瓷研究已經多年。在他看來,玉溪窯胎質樸素,釉色深沉,畫風靈動自然,代表著元、明時代中國人質樸、溫雅的高品位審美情趣,表達著玉溪人民愉快、安詳、幸福、和諧的生活情境。如今,玉溪窯青花恢復之本,除了傳承玉溪窯原生傳統制陶工藝技術,恢復玉溪窯溫潤古樸的外在特征,延續玉溪窯自然優雅的審美格調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重建玉溪窯獨立明確的學術研究體系,培養當代玉溪窯創新藝術人才,引導公眾摒棄花哨低俗的審美品位。吳白雨說:“玉溪窯青花所代表的原生、質樸、內在的審美格調,是當今國際陶瓷藝術界追求的核心價值;玉溪窯青花的燒制,是云南陶瓷藝術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編輯: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