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以常見為主的說明一下,比如胃炎、胃潰瘍等。
按臨床發病的緩急和病程長短,一般將胃炎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 急性胃炎 主要的癥狀表現就是急性胃炎的發病急,同時患者會感到胃部的疼痛,造成患者起居不安,甚至引起其他癥狀的發生。
2.慢性胃炎 主要跟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有關。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發生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臨床上十分常見,約占接受胃鏡檢查患者的80%~90%,隨年齡增長萎縮性病變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而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
胃潰瘍,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體部位黏膜消化所形成的,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引起的。
胃潰瘍常見于年輕人,而十二指腸潰瘍是老年人居多。
治療胃病原則是“三分治,七分養”,輕則不用吃藥,平時飲食上必須注意,重則吃藥和飲食一起結合,更易改善胃部不適癥狀。
藥物一般有:
1)保護胃黏膜藥。 比如,膠體次枸櫞酸鉍(CBS)、硫糖鋁、氫氧化鋁凝膠等。
(2)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 比如,多潘立酮等。
(3)抗生素。 比如,克拉霉素、羥氨芐青霉素等。
(4)制酸劑。 比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凝膠等。
(5)止痛藥。 比如,顛茄片等。
(6)其他對癥治療藥。 比如,酵母片、乳酶生等。如有反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七分養”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戒煙、戒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其次,在選擇食物時,不要選擇硬的、酸的、冷的、涼的、辣的食物,以清淡為主。
推薦可以食用這幾種!中醫上講“五色”,即青、赤、黃、白、黑,對應的“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同時,脾對應的是胃,也就是黃色的食物對脾、胃好,這樣就可以通過食物來養胃。比如小米、南瓜、花生、玉米等。
飲食上少吃傷害胃的食物。針對于年輕人盡量三餐規律,少吃油炸、燒烤類等刺激性食物,減少夜宵的進入。
而老年人,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些青菜類等易消化食物。少吃多餐,有助于消化。
戒煙戒酒。長期抽煙、喝酒對身體各個器官都有損傷。喝酒后,經過食道直接進入胃里,酒精易灼傷胃黏膜。
多食用保護胃粘膜的食物。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可以用蒲公英對抗幽門螺桿菌。
古醫書中有記載蒲公英對胃病是有效,如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中這樣寫道:“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而現代研究發現,它既能殺滅抑制幽門螺桿菌,又能修補胃黏膜的損傷。
在預防胃病時,我們可以用玫瑰0.5g,蒲公英根3.5g制成蒲公英玫瑰茶飲用,蒲公英根的抗菌消炎作用比葉更好,搭配玫瑰后,使蒲公英原有的一點涼性得到綜合,幾乎適用于所有人群。同時玫瑰也有疏肝理氣、暖胃消食的作用,兩者搭配,對胃炎、胃潰瘍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女性長期飲用,還可防治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
溫馨提示:如果得了胃病,如胃炎、胃潰瘍等,合理用藥,注意飲食,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胃病重要是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