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當歸不歸,重振社稷”“秦娘病重,當歸當歸”,當歸這味中藥總帶著文學色彩。趁過年過節,闔家歡樂“當歸”之際,正好也來說說健康需要氣血的“當歸”。(編輯/三木)
《本草別說》云:“當歸治妊婦產后惡血上沖,倉卒取效。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此蓋服之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恐圣人立當歸之名必因此出矣。”正因為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能,讓氣血各有所“歸”,因此歷來被視為婦科良藥。當歸在婦產科的應用也的確非常廣泛,凡婦女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積聚、崩漏以及胎前產后諸癥,皆可用之。
當歸既能養血又能活血,歷代本草醫籍多有論述,如《神農本草經》:“主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 《日華子本草》:“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瘕癖,腸胃冷。”談到方劑,之前講熟地的時候說到了四物湯,那談到當歸當然也得說。
四物湯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方劑, 也是調經的基本方。其最早見于晚唐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被用于外傷瘀血作痛。后來被載于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書首先記載將四物湯用于婦產科疾病),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四物湯組成也是取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的記載。以后在宋代《衛生家寶產科備要·產后方》、明代《醫方考·調經用四物湯》、清初《濟陰綱目·調經門》等醫學書籍中均有記載和評說。四物湯被后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及“婦女之圣藥”,方中當歸補血活血調經。
當歸生、炒之類的區別不像地黃專門分為了熟地生地那么大,不過也有區別。一般來說,生當歸偏于養血、潤腸通便,適合大便秘結者使用;黃酒炒過的當歸稱酒當歸,活血化瘀的藥效增強,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倒經等病多用之;而當歸經土炒名炒當歸,已無潤便之力,辛竄之力亦差,適合脾胃虛寒,大便稀者使用,不適合大便秘結者使用,多用于治療各種出血及月經不調兼大便溏者。
前人言當歸還有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祛瘀,“全”活血而不走之說,用藥的部位也有講究,現在藥房卻基本一概不分。用藥應該更講究更細致,這一點是值得研究探討,應予改進的地方。
【來源】當歸別名干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主產于甘肅、陜西、云南、四川等地。通常在秋末采挖,微火熏干。
【異名】干歸、乾歸、馬尾當歸、川當歸等。
【性味】性溫,味甘、辛。
【歸經】歸肝、心、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主治血虛萎黃、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腹痛、崩漏、跌打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等。
【成分】含揮發油、多量蔗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 B12 等。
【適用人群】現代研究證實,本品能興奮子宮,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降血壓、提高機體防御能力等作用。臨床上主要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缺血性中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高血壓病、慢性氣管炎等疾病。
【注意事項】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
【用法用量】煎服,5 ~ 15 克。
【應用】當歸為婦科調經理血之專藥。在藥膳、保健食品制作時,可選用炒、煨、燒、蒸、煮、燉等烹飪技法及酒浸。
所以很多人就算不知道當歸的性味歸經,一說補血,也下意識的說“當歸泡水”“當歸紅糖煮雞蛋”,也算是有些道理。然而不分情況,什么體質都一概吃當歸當然不對,而且當歸的禁忌其實是比較多的。比如當歸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腹瀉、消化不良、容易腹脹的人群都應慎用。養血也活血,所以月經量增大或有大出血傾向的也不宜使用當歸。而用到當歸時也需要控制用量,現代研究發現如果大劑量的使用當歸,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
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歸性溫,體內有熱的人自然不適合吃了,同理感冒、發燒時也不可服用。就算是一般人,有些人使用當歸之后也有可能會出現身體發熱、口干舌燥、惡心想吐以及頭痛欲裂的情況,那么應該立即停止用藥,讓不良狀況自行緩解。而用到當歸和熟地四物湯也是如此,對于熱性體質和素有內熱的人來說四物湯溫燥的性質很容易導致上火,對于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很容易導致腹瀉。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要辨證論治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用藥了,比如減少川芎的用量、加玄參、熟地用換為生地或用量各半等。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切不可一覺得自己血虛或是想調經了就自己買了材料,也不管自己身體是啥情況,就DIY四物湯來喝。
說到當歸藥膳,不少讀者應該都想到了漢代《傷寒論》中所載的治療血虛陰虧、產后腹痛的當歸羊肉湯。再如《金匱要略》中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療血虛有寒之腹痛,方中以當歸甘溫補血止痛為主藥,配以辛溫的生姜溫中散寒。
左圖:當歸根(頭部) 右圖:當歸(切片后)
便秘
血虛秘
【臨床表現】
大便干結,血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健忘,或顴紅耳鳴,舌淡,脈細,或舌紅少苔,脈細數。
【食療藥膳】
當歸柏仁粥:當歸 20 克,柏子仁 15 克,粳米 100 克,冰糖適量。將當歸、柏子仁洗凈,鍋內放水 1 碗,微火煎至半碗,去渣留汁,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加水適量和藥汁同入鍋內煮粥。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熬至粥香熟時,加冰糖適量繼續熬至汁稠黏為度。
缺鐵性貧血
鉤蟲寄留
【臨床表現】
面色萎黃無華,腹脹,善食易饑,惡心嘔吐,或有便溏,異食泥土,肢軟無力,氣短,頭暈,舌淡苔白,脈虛弱。
【食療藥膳】
當歸榧子羊肉羹:羊肉 500 克,黃芪、當歸、黨參、榧子、生姜片各 25 克,食鹽 5克。羊肉洗凈,切成小塊,將榧子、黃芪、當歸、黨參用紗布包好,共放砂鍋中,加水適量,以小火煨煮至羊肉將爛時,放入生姜片、食鹽,待羊肉爛熟,撈出紗布包即可。
功能性子宮出血
腎陽虛
【臨床表現】
經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多,淋瀝不凈,色淡質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質暗,舌苔薄白,脈沉弱。
【食療藥膳】
炮姜當歸燒羊肉:羊肉 500 克,當歸 12 克,生地黃 10 克,炮姜 10 克,醬油、米酒、糖適量。將羊肉切塊,放入砂鍋內,加其后諸味,用文火煮熟透即可。
鼻咽癌
氣血雙虧
【臨床表現】
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氣短,嗜臥懶言,納呆口淡;或面浮肢腫,耳聾目暗,瘰疬結塊,癥積腹滿,舌淡白胖嫩,脈沉細濡或虛細數。多見于鼻咽癌晚期,或放、化療后臟腑氣衰、邪毒內聚者。
【食療藥膳】
歸參龍眼燉烏雞:當歸身 30 克,人參 10 克,龍眼肉 50 克,烏雞 1 只,調味品適量。當歸、人參切片布包。烏雞宰殺去毛除內臟洗凈。諸物入砂鍋加調味品及水適量,文火煮燉,至雞肉脫骨熟爛,去布包即可。
當歸羊肉湯
《陳素庵婦科補解》
【功效】
補心氣,療血虛。
【食療藥膳】
羊肉 500 克,當歸、黃芪、黨參各 10 克,蔥、姜、料酒各適量。全部用料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煲 2 小時,加鹽調味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