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影響水液運行
氣不行則水不行而產生水、濕、痰、飲。
這四者,在肝郁之外延證中較易見水與痰。
水即水臌(腹水)-常是肝郁血瘀脾虛的產物。
痰則為在肝經循行或影響所及處產生以軟性包塊為特征的痰結類物(觸之有形之痰)如乳癖,癭瘤,梅核氣,或卵巢囊腫等。
(3)調暢脾胃之氣升降
A、脾主升
脾主升,肝亦主升,肝升可助脾升。
肝氣郁結的本質除了氣滯在肝及肝經外,還有肝氣不升的意思在。肝氣不升,則難助脾升而運化。
尤有甚者肝氣不升則郁滯易滿,氣滿就要尋找宣泄處。
那為什么喜找脾胃晦氣呢?
因生理上木性克制土性克慣了,病理上木旺就易橫逆乘土,簡言之就是脾胃好欺負所以就喜歡欺負他們。
肝氣乘脾:在肝氣郁結證的基礎上就易出現脾虛失運癥狀:腹脹,納呆,便溏;或精神一緊張(肝郁)就腹痛,一腹痛即泄,泄后痛減-因泄后氣機得疏之故。
B、胃主降
肝氣橫逆犯胃:則胃氣亦滯而見胃脘脹悶,且每易隨情志郁悶而加重。同時胃氣不降反升就會出現上逆癥狀:惡心、噯氣、嘔吐、呃逆、反酸等。
其中的「反酸」尤有意義,因酸味五行屬木,今木旺乘土,則酸味橫過土之腑(胃)而上逆。
(4)調暢膽汁的分泌排泄
膽附于肝,膽汁為肝之余氣所化生。膽汁的分泌排泄均賴氣行,實質為氣行則水(汁)行,膽汁排入小腸,主要是幫助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氣郁結失于疏泄則膽汁排泄障礙,最易見厭食油膩;若膽汁上逆則易見嘔吐黃綠色苦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膚則見黃疸。
(5)調暢排精排卵行經
這仍然是氣行則水行,氣行則血行意象的體現。肝氣郁結,疏泄不力則易見男子排精障礙,女子排卵紊亂及上文的月經問題。
此外,肝郁化火還易見焦慮,煩躁易怒。
一些教材還有
(6)通利三焦氣液之說,講得通。
第二層次
見到上述證候時應該可以倒推回其發生機理。
第三層次
能夠較熟練地將學習與背熟的知識靈活地綜合或慣串運用。
比如血虛,在血的基礎上應想到「氣能生血」而加上補氣。補哪個臟的氣更合理?應想到「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當補脾胃之氣為主。
同時,精能生髓,髄可化血,所以,加上精之品應該效果更佳。
中醫還有「心生血」之說,當血虛而見出血(比如月經)色淡者有以肉桂或桂枝溫心陽以使血色化赤。
還應想到,補血藥較滋膩而易礙脾,所以當少佐行氣健脾之品以化之。
如果只是剛學完《中醫基礎理論》,那么,上述第一、二層次是應該要達到的,第三層次應該在思維上有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