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學習了那么多的道理,還是沒有進步?
為什么行動了那么長時間,還是沒有質的飛越?
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依然沒有看到成長的收獲?
道理我都懂,要怎么堅持下去呢?
……
相信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這本書是Scalers持續行動1000天的成果。
雖然里面涉及的內容很豐富,但仍然有一條“一以貫之”的宗旨在里面,那就是:學習系統+行動系統的構建。
什么是“學習系統”?什么是“行動系統”?
我先結合自己的理解,簡單介紹一下S的“學習力-學習系統”和“行動力-行動系統”。理解了這幾個概念,再去讀這本書,就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
書中的解釋
《刻意學習》里面沒有單獨拿出一小節、專門來講“什么是學習力”,但這本書中絕大多數章節都是關于“如何改進我們的學習”的內容。所以,通讀一遍之后,也可以對“學習力”有個完整的了解。
我的理解
我們閱讀一本書、聽一堂課、總結一次經驗,都是“學習力”的體現。
學習力也是有大小之分。就像有些人讀書慢、抓不住重點;有些人坐飛機和高鐵,都能讀完一本書并且做滿筆記。
書中的解釋
在存在干擾的情況下,穩定地把事情完成的能力。
我的理解
你想到一件事情,能不能馬上就去做?你平時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是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完、還是熬到最后一刻才“小宇宙爆發”?
這些都是行動力的體現。
行動力強的人,他們有著很強大的自控力、靠嚴密的計劃驅動自己。比如生涯規劃師——Mia,她每天都有清晰的小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
行動力弱的人,他們也許也有自己的計劃,但基本上都無法執行;他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閱讀、背單詞、減肥),但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做計劃和跟自己較勁去了。
比如曾經的我。
好在,學習力和行動力都是可以鍛煉的,就像肌肉一樣,通過合理的運動和休息,就能一點點地獲得提升。
怎么提升?
S說:去構建你的“學習系統”和“行動系統”。
書中的解釋
解決的是“每天進步”的問題,包括“基礎知識”、“知識之間的關聯”、“抽象的思考”、“知識體系的建立”四個大的方面。
我的理解
學習應該是一個上升的過程。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把誰誰誰比下去,而是跟昨天的自己競爭。
當你完成了21天、100天打卡之后,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打卡之后的我,跟之前的我相比,有沒有什么進步?即使是只有0.1的進步,也可以積少成多。
書中的解釋
輸出“行動力”,需要有“行動系統”提供穩定的供給。“力”為“系統”添磚加瓦,“系統”為“力”保駕護航。
我的理解
構建一個保證你能堅持100天的機制。比如:跟朋友約定、打卡、發紅包;加入一個能夠有效監督你的社群;找到輸出的方向。
蕭秋水教主就是這樣做的:閱讀,然后寫書評,借此更新微信、分享朋友、投稿。為一件事找到多個目標,再用這些目標來驅動自己行動。
當我們發現一件事的意義所在,獲得正反饋,就會激發自己內在的動力,驅使自己做的更好;然后繼續產出、獲得更多正反饋。
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那么,如何開啟這個循環呢?是不是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充分了、才開始行動?
S在這里提到了一個觀點: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先行動起來。
“學習系統”保證了我們的持續進步,“行動系統”則決定這樣的進步能維持多久。
說了這么多理論性的東西,說說我是如何構建自己的學習和行動系統的。
2014年開始每年閱讀100本書,2016年放棄,經歷了從“追求閱讀數量”到“追求閱讀質量”的過程。
對我來說,不是目標以內的書,就少讀、少挖坑;暢銷書,可以速讀,或者聽聽得到和喜馬拉雅的音頻就好;計劃內的書、領域里的經典書,那就得反復讀、反復死磕了。
通過總結,我發現自己有兩年時間都沒什么進步,一直在速讀、追求更快的閱讀速度;直到去年,才有了一些改變,那就是“嘗試慢下來、讀一些燒腦的書”。
根據“學習系統”的理論,我接下來這段時間的重點,是如何在現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減少閱讀時間、增加跟人交流的時間。
這個計劃是根據我的方向來定的。如果你的方向是“閱讀”,不妨試試“增加閱讀時間”。
在S的社群,我最虐的一次是“挑戰100天高考作文寫作”,每天1000字。
后來覺得,只是等S的安排才行動還不夠。S在朝著1000天的目標前進,我可不可以模仿他呢?他每天寫1000字,我每天寫100字行不行?寫200字行不行?
行動系統沒構建起來,但我可以先培養行動力呀!
于是,說干就干。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堅持600多天了。現在也不敢說自己的行動力有多強,因為還有很多坑沒有填;但行動系統卻開始初見雛形——我加入了吉吉打卡群,群里有完整的獎懲機制和輸出平臺。在里面堅持輸出了一段時間,我的表現已經很符合行動系統的關鍵了:持續、穩定地輸出。
不足之處是:投入不夠、主要目標的優先度也有欠缺。
但通過“行動系統”的分析,我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有的放矢,比盲目堅持要好得多。
如果你給自己列了很多“熱血沸騰”的行動計劃,21天還能勉強堅持、時間再長一點就沒辦法完成了?
如果你讀完了很多書、聽了很多分享,也按時完成了作業、做了很多輸出,卻還是感覺不到自己的變化?
如果堅持做某件事,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但卻總覺得“不適合自己”,于是遲遲沒有行動……
那么,這本書就很適合你讀了。
需要注意的是:
這本書不是雞湯。想通過它、給自己打雞血?很抱歉,它只能打折你的膝蓋;
這本書也不是方法論。想看干貨?很抱歉,它只能對那些真正行動起來的人有啟發;
這本書更不會給你畫餅。如果你想在里面找到“他只用了兩個月就月入五萬”之類的故事,很抱歉,這本書里沒有;它只會給你燒腦的邏輯、縝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我覺得這本書有兩種讀法:
一是抓住“學習+行動系統”這條主線,構建自己的成長系統;
二是挑出你最關心的部分先讀,讀完后立刻去行動、一點點積累改變。
最后,用Scalers的話來結尾:
如果你不做點事,我的文字對你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