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是位于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面積在6萬平方公里左右。歷史上,它曾長期為中國領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經漢譯創始人安息高都曾經過這里去印度研究佛法。后雖歷經分離,但到了清乾隆時期,中國重新統一了天山南北的地區,再次把帕米爾高原納入到版圖之中。
進入近代后,中國開始被西方列強瓜分,領土被霸占了不少,這其中就有瓦罕走廊。英國曾將中國的這塊領土送給此國,國王不要,加了筆大錢后,國王才收下。之后,中國失去了瓦罕走廊的大部分。這是怎么回事?
19世紀80年代,俄國在完成對中亞幾個汗國的征服后,進一步積極準備軍事占領中國的帕米爾。與此同時,英國勢力也已經擴展至阿富汗并向帕米爾滲透。后來,英俄兩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又在阿富汗大打出手。
1887年8月,英俄雙方通過談判,正式確定了各自在阿富汗的勢力范圍。自此,兩國在阿富汗達到了基本和平相處的狀態。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又為了獨吞中國的帕米爾高原,再次大打出手,雙方損失嚴重。
可是,英俄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都沒有絕對的力量讓對方屈服。最后,英國接受俄國提議,將中國的瓦罕走廊劃作兩國間的“緩沖地帶”,瓦罕走廊北部的領土歸俄國,南部歸印度。至于瓦罕走廊,則送給阿富汗。
可當時的阿富汗國王阿布杜爾·拉赫曼汗在聽到英國要將瓦罕走廊送給自己時,根本不愿意要。因為這本就是個燙手的山芋,倘若收下瓦罕走廊,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得罪英國或者是俄國,然后拉赫曼汗的小命就沒了。
后來,英國以武力威脅拉赫曼汗,讓他在王位和瓦罕走廊之間選。面對英國的威脅,拉赫曼汗仍舊死也不要瓦罕走廊。最后,無計可施的英國在加了筆大錢,送給拉赫曼汗185萬盧比后,拉赫曼汗才勉強收下瓦罕走廊。
對于英俄此次的擅自劃界事件,清朝向英、俄進行了抗議和交涉,奈何國弱民窮,直接被無視了。就這樣,阿富汗多了一塊本屬于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