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一、知識框架
微信用戶: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二、重點、難點剖析
㈠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⒈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⒉消極影響:
⑴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這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不斷加劇。
㈡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⒈原因:
⑴是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⑵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⑶實踐證明,對外開放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⒉要求:
⑴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我們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⑵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⑶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⑷必須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⑸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⑹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⑺增強規則意識和經濟安全防范意識,學會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⑻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合理規避市場風險。
㈢正確理解“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
引進來
走出去
含義
要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的管理經驗等。
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原因
彌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資金不足、技術落后。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了一個新層次。
要求
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貿易。
聯系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部分。
◎“走出去”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商品輸出,即貨物、服務、技術、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輸出,主要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以及工程承包等;二是資本輸出,即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涉及到海外投資設廠。
三、高考實情
考試大綱
新課標全國卷命題實況(近3年)
考點
核心知識
I卷
II卷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跨國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對外開放
國際經濟組織
國際經濟合作
“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2013年第14題
四、真題展示
1.(2013年全國卷Ⅰ14)2012年3月,中國某集團公司收購了4個在美國的風電場。美國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為由簽發行政命令禁止該項目的收購。在多次申訴無效之后,該公司根據美國法律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這一案例表明( )
A.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面臨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B.向投資國司法部門提起訴訟是投資者維護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對外直接投資取代商品出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國并購是企業強強聯合的主要表現形式
【答案】解析:題干三句話,表明一企業在對外經濟走出去中面臨的問題和采取的辦法。試題新穎,暗合三一狀告奧巴馬。選項CD與材料無關。B選項應該是利用規則維護。答案選A。
留言互動《討論與爭鳴》
本考點在高考中占有重要位置。從近幾年的高考情況看,經濟全球化對企業的影響、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維護經濟安全成為高考的重點,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要求考生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靈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那么,2016年全國卷高考,會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