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素材摘錄自《梅花畫法》,盧輔圣主編;應鶴光,張淵,徐子鶴技法演示,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造型
點梅法
梅花的花朵雖小卻形態各異,畫時不能千篇一律,須表現出正、側、俯、背、全開、半開、含苞等種種不同的形態。
畫梅花時,可以先蘸朱磦或朱砂再蘸曙紅,也可以先蘸曙紅再蘸曙紅或以含白粉的筆蘸曙紅。一朵梅花由五個花瓣組成,畫花瓣時,落筆后要轉鋒,將花瓣畫成圓形,用此方法畫出五個花瓣合成一朵花。
在花朵的中心部位點上淡汁綠后再用深紅色(曙紅加墨)或純深墨勾須點蕊,并畫出花蒂。
半放花朵舉例。
正面全放花朵舉例。
側面花朵舉例。
背面花朵舉例。
花須從花朵的中心處向外呈放射形生發,畫時可先作一小圈,然后從中心處往外畫,完畢后用濃墨在整組花須的外沿處點上花蕊。
花蒂以四至五筆畫成,畫時要注意貫氣,每一筆之間都要有連貫性。
出枝布花法
出枝布花可以二三朵,也可以四五朵,只要疏密得當,松緊相宜即可。一般花著枝,蕾在梢,不要顛倒。
出枝布花舉例。
梅干的畫法
出枝布花時應先畫干再出枝。畫粗干時可正側鋒并用,也可適當勾線、點苔,用筆須遒勁有力,注意頓挫,宜曲不宜直,宜蒼不宜潤。畫出枝時應以中鋒為主,枝枝相隨,行筆不要停頓,做到一氣呵成。出枝的過程中,要注意粗細、長短、縱橫、曲直、穿插、相交相搭、近繁遠簡、整體組合之間的相互關系,切忌雜亂、平行、并頭等毛病。完成出枝后,可在枝干處適當點苔,以體現梅干之蒼勁渾厚的質感。
此幅花干以連勾帶皴法畫出,表現了古梅雪壓霜欺,久歷歲寒的虬干柯枝之鐵骨蒼莽之精神。畫時,先用中鋒勾出梅干的凹凸轉折,然后在陰暗部略加皴擦點染,并注意留出節痛快以示蒼老。
以雙勾畫梅樁,古有陳洪綬,含有陸儼少。畫時須用中鋒運筆,以多變的線條勾出梅干的形態結構,頓挫轉折、輕重快慢是至關重要的。此法看似簡單,實際是頗有難度的,必須十分熟悉梅干的結構與姿態,并諳熟筆墨技巧方能為之。
作品示范
圈梅法
梅花有單瓣和重瓣,寫意畫一般以單瓣入畫。花瓣均為圓形,勾線時可一筆圈成,也可兩筆相抱為之。
可用稍淡的中墨勾花瓣,以中鋒運筆畫正面的梅花時,從最前的一個花瓣畫起,然后自左往右逐瓣圈勾,五個花瓣為一朵,成形后,在花朵的中心部位用深墨勾花絲、點花蕊。
半側面及全側面花朵舉例。
背面的花朵不見花蕊只見花托,梅花的花托與花朵一樣,也是五個小瓣,中間為子房。全背面時可將花托全部畫出,側背時只畫兩到三瓣即可。
半開花朵舉例。
未開花朵舉例。
梅花的各種形態
梅的出枝忌尖,行筆如寫篆文,忌露角。枝要有偃仰、有復枝、叢枝,要有縱橫參差,有疏有密,須遠近、上下相間。梅花枝干好似“女”字、“戈”字、“了”字、“叢”字形。有的枝要中間斷開留白,以便填入正面花朵,使有前后關系。
出枝梅花,要有疏密、濃淡、花分前后、左右,出枝用焦墨飛白,后枝漸淡,這樣才能使畫面層次豐富。
未開梅花畫法
絕大多數是蓓蕾。
欲開梅花畫法
部分花開,部分花正含苞欲放。
盛開梅花畫法
絕大部分花開放。
將殘梅花畫法
花朵正逐漸謝落,很多花已不成五瓣,甚至只剩花托、花須。
梅干的各種形態
畫雪梅不一定要滿紙烘染墨來表現雪。此幅畫大干用飛白,下實上虛,略加斷續細線即可。
畫老梅干先勾輪廓線,然后用硬毫筆(舊狼毫筆或石獾筆)皴擦。皴是指畫出物體的紋理和陰陽向背的方法。皴的方法較多,難度亦較高,畫時要靈活多變。皴能起到蒼勁、渾厚的效果,一般說并筆是陰面,見筆是陽面,節疤留白,使其突出。擦是用干筆橫撇,以填補光滑與不足。
用奔放的筆法寫梅干,要前濃后淡,層次分明,畫時如不聚精會神,便不能畫出這樣的效果。
此圖用墨線勾勒出老干的形態。用線要曲、直、長、短、弧并用,墨色要有濃淡,使之豐富多變。
畫老梅樹,先用墨線勾輪廓,然后用潑墨圓筆皴出樹干的陰陽面。
畫空心老梅樁,用筆要流暢,線條要有粗、細、長、短,有濃有淡。此法宜畫盆栽老梅樁。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