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大中文系才子的古書書單

 




北大中文系才子的古書書單
 
 
 

 

 

首先,為什么要讀古書,為什么要了解中國文化?我想,無論是學習西方還是學習中國,都不能僅限于學習知識,學習的更是一種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的方法,或者說是思想。那么我們學習西方,學的是他的理性,學的是他的邏輯、思辨,那么學習中國,特別是中國傳統呢,我覺得是學一種情懷,是一種生于斯、長于斯、歌哭于斯的情懷,是一種本來感同身受但卻逐漸被世人淡忘的情懷。

 

  其次,應該讀哪些書呢,特別是對于并不是將中國文化作為主業的同學,哪些中國的古書或者說關于中國古代的書值得一讀呢?我想分為哲學、文學、歷史三個大項,然后按照歷史時期的推演逐一來介紹一下。

 

  在讀具體原著之前,有必要讀一些通史類的書,它能提綱挈領地將知識串聯起來,有了骨架,然后往里填肉,便有了脈絡。

 
 

  (1)哲學類:我推薦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三聯)和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復旦)。前者的地位不消說了,我來說說后者。葛兆光是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的。他的這本思想史有點西方寫史的味道,由于他是做禪宗思想史起家的,所以書中涉及大量宗教思想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據說這本書在南開曾被詬病過,但作為我的師兄,還是要力挺一下的。

 
 

  (2)文學類:雖然有袁行霈主編的一套四卷本《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但我還是推薦劉大杰先生寫于民國時期的《中國文學發展史》(百花)。因為我覺得做學問不光是有思想,有學識,還要有才氣。

 
 

  3)史學類:有兩套大部頭的書,一是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上海人民),一是劍橋中國史系列(中國社科),這兩套書隨便哪套啃下來都很了不起。至于小部頭的書,則有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以及張帆的《中國古代簡史》(北大)。翦伯贊是新中國成立后北大歷史系的系主任,他的書觀點雖然有些陳舊,但不失為歷史教材中的經典著作。張帆是研究元明清歷史的,曾經還給我上過課,他的書我沒看過,應該也是繼承了北大一系的傳統。

 
 

  (4)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百題系列,包括《古典文學三百題》、《古代藝術三百題》、《古代漢語三百題》、《中國歷史三百題》、《中國哲學三百題》。這套書簡直是為考研預備的。里面用問答的方式將知識點串起來,也是相當有特色。

 

  介紹完通史類的書,我想按歷史朝代的順序來說說古代那些很有意思的書。

 
 

  1)先秦:

 

  古時就有人說過,不讀漢代以后的書。這說明中國的確是個早慧的民族,他在文明建立之初就創造了燦爛的不輸于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相較來說,后世卻一直裹足不前,這很值得我們思考。這一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書就是四書五經以及諸子百家。

 

  四書中的《大學》、《中庸》出自《禮記》,《論語》、《孟子》都是儒家經典著作。如果想訓練一下自己的文言水平,我建議讀宋人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朱熹是難得的中國古代比較通達的思想家,他解釋經典從不用玄奧的語言,都是極簡潔明白的,學問就應該做到舉重若輕。四書中最值得一讀的就是《論語》,推薦的版本有楊伯峻的《論語譯注》(中華)和李零的《喪家狗》(山西人民)。我要多說一句李零,他是北大教授,研究戰國文字出身,對《孫子兵法》以及古代方術很有研究,是難得的把學問做得生動活潑的學者。我一直主張,學術不能死氣沉沉,干巴巴,也應該是搖曳多姿的。但記住,一定不要讀《論語心得》這樣的東西,尤其是最開始讀古書的時候。剛開始讀書,最好是讀沒有后人點評的原文,最多是加一些注釋或翻譯即可,切不可有先入為主的意見。

 

  五經中推薦《詩經》和《周易》。我曾經打個比方,如果送給外國友人一部最能代表中國的書,我會選《詩經》。中國人關于“美”的概念,大半來自這本書。同樣我推薦朱熹的《詩集傳》(中華),這部注釋《詩經》的書,同樣是語言優美的。今人注釋《詩經》的書有很多,我推薦程俊英的《詩經譯注》(上海古籍)。我對《周易》并沒有太多的感情,但是我覺得要比另外幾部經重要,這是中國哲學的源頭,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可選中華或上古的注本。

 

  諸子百家中最漂亮的當然是《莊子》,有心人可以比較一下《老子》和它的關系,我覺得雖然同屬道家,卻完全不是一碼事。這兩部書可以讀陳鼓應的注本(《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中華)。其他的諸子,我覺得有興趣還可以讀一下《孫子》,很薄,讀起來很快(李零《兵以詐立》,中華)。《荀子》和《韓非子》是先秦學術的集大成之作,如果有時間可以涉獵一下。

 

  這一時期還值得一看的書,比如屈原的詩(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山海經》(袁珂《山海經校注》,巴蜀書社),等等。

 

  在史書方面,自然還有《左傳》、《戰國策》(上海古籍),如果沒時間的話,可以通過讀《史記》來彌補,如果選擇明代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人民文學)來了解先秦歷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兩漢

 

  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史書——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華)。名為史書,如果只把它們當史書看,那就錯了,這里包含著哲學、文學(漢代諸多散文名篇都收在《漢書》里),等等。我要特別說一下司馬遷,《史記》雖然在史學意義上不一定比《漢書》更有代表性,但是想想,以一己之力來完成一部通史,達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其野心似乎只有后世的《資治通鑒》可以與之比肩。

 

  讀部頭龐大的史書,會有如墜五里霧中的感覺,所以我建議最好能帶著問題去讀。比如我讀《漢書》時,帶著個課題,就是《漢書》中涉及的有關漢族和匈奴的和戰關系問題。這樣讀完書,就能完成一篇專題性質的讀書報告,會使讀書的過程變得印象深刻。同樣是利用《漢書》,我還作過儒家各派傳承關系的研究。這都是使用史書的方法,建議你也試一試。

 

  東漢還有一部偉大的醫學著作——張仲景《傷寒論》(人民衛生),懶得看里面的藥方的話,也應該讀一下它的序,告訴人們不要汲汲于名利,應該關心自己的健康,多好。今人劉力紅所著《思考中醫》(廣西師大)是讀《傷寒論》的記錄,可以當作了解中醫的入門書吧。

 

  如果再加一本學術書的話,可以考慮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華)。

 
 

  (3)三國兩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想史進入玄學和佛教時代,我不想推薦具體的閱讀篇目,只舉兩部今人的著作作為代表——湯用彤的《魏晉玄學論稿》(上海古籍)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大)。佛經可以讀幾部最有代表性的,如《壇經》、《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凈土宗等,選一兩部仔細讀就可以了。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白話佛經系列可以參考。

 

  文學是要首推詩歌的,這一階段的詩如何讀呢?我認為可以讀清人沈德潛編輯的《古詩源》(中華),它收集了先秦到隋的重要詩人詩歌作品。如果對某些詩人感興趣,還可以深入讀下去,我覺得三曹(余冠英《三曹詩選》,人民文學)、陶淵明(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華)、庾信(《庾子山集注》,中華)值得關注。而文章呢,可以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六朝文絜譯注》。如果還有余力,就可以讀南朝梁蕭統編撰的《文選》(中華)了。

 

  史學上當然是號稱“前四史”的另外兩本《后漢書》和《三國志》(中華)。

 

  除了以上諸書,我認為以下幾部似乎更為不朽:《世說新語》、《搜神記》、《文心雕龍》和《洛陽伽藍記》。劉義慶《世說新語》(華夏出版社32開本,這個版本譯注出奇的好),可以在如廁、睡前、等車的任何時間讀。干寶《搜神記》(《新輯搜神記、新輯搜神后記》,中華)是將神鬼之事當正史寫的第一書。劉勰《文心雕龍》(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的集大成作,可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并列。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楊勇《洛陽伽藍記校箋》,中華),開啟記錄城市史的先河。

 
 

  (4)隋唐

 

  這一時期的史學并沒有特別的推薦,如果要看,可以關注吳兢的《貞觀政要》(上海古籍)和劉知幾的《史通》(浦起龍《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后者是中國史學的集大成。如果對中晚唐史感興趣,今人趙益的《日落九世紀》(鳳凰)是個很好看的讀本。

 

  文學上,最了不起的就是以時代命名的唐詩。推薦的讀本是金性堯的《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這是難得的簡潔曉暢的注本。如果再深入,可以讀清人沈德潛(就是編《古詩源》的那位)編輯的《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或者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蕭滌非主編的《唐詩鑒賞辭典》。如果對某個詩人感興趣,還可以選讀他們的詩集。我曾經想給唐代詩人搞一個排名,但這項勞動必然是徒勞的,不過,如果將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放在前列,應該可以得到認同。希望你能關注這幾個人。可以參考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幾個人的詩選。

 

  唐代還有一種特別的文學形式,就是“傳奇”,也就是文言短篇小說。可以參考魯迅輯校的《唐宋傳奇集》(人民文學)。深入閱讀的話,就是《太平廣記》(中華)。說到魯迅,我想多說一句,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可不讀魯迅,在文學研究上,他撰寫的《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有時間的話建議讀一下,文采、學識俱佳。

 

  關于唐代的文章,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文選》。其中韓愈、柳宗元的作品值得一讀。說到古代散文,我建議可以看兩部書——一部是大名鼎鼎的《古文觀止》(陰法魯主編《古文觀止譯注》,北大)和劉盼遂主編的《中國歷代散文選》(北京出版社)。這兩部隨便選一本來讀即可。陰法魯是北大中文的老教授,他組織編寫的《中國古代文化史》(北大)曾經是我們的教材,里面天文地理可謂包羅萬象。

 
 

  (5)兩宋

 

  陳寅恪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文化肇極于趙宋,宋朝可謂文化之集大成的時代。而且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的口號,一點也不輸于漢代知識分子的以政治家自命,但反觀今日,不能不感嘆知識分子社會責任感的倒退。

 

  這一時期哲學上出現了許多了不起的哲學家,從程頤程顥兄弟到朱熹。如果有時間,翻翻《朱子語類》(中華)吧,把學術跟嘮家常一樣講出來,我們應該感嘆為什么沒有遇到一位像朱熹那樣的老師。

 

  史學上最了不起的就是《資治通鑒》(中華),它把《左傳》之后到宋初的歷史貫通起來,把史書中記載錯亂的史事編排清楚,使中國歷史一脈貫之,放在今天,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成就。讀通鑒這樣的書,不必集中在一個時段攻讀下來,可以放在枕邊,每天讀幾頁,一個人也會慢慢受到感染的。如果能和《通鑒紀事本末》(中華)配合來讀,就更好了,它把通鑒的結構打亂,按照歷史事件專題重新編排,方便讀者就歷史上某一問題能有一個連續的全面的認識。

 

  文學,可以用華瞻來形容。我們先來介紹幾個選本:錢鐘書《宋詩選注》(三聯)、胡云翼《宋詞選》(上海古籍)、《宋文選》(人民文學)。錢鐘書的學問在于通透,所以他的書,有時候注釋比原文還要好看,真可謂學術也可以嬉笑怒罵。

 

  宋代的文學我以為有三個人可以凌駕于諸家而不分軒輊,蘇軾、辛棄疾、陸游。如果說歐陽修和蘇軾都是全能型文學家,那蘇軾比他的這位前輩更多了份人間氣。蘇軾幾乎是歷代文人熱愛的對象,以至于關于他的八卦都可以編成一本書(顏中其《蘇東坡軼事匯編》,岳麓),如果想要一個全面的介紹,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百花)是目前一個還不算完美的選擇。辛棄疾的詞號稱“英雄詞”,可參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鄧曾經任過北大歷史系的系主任。在這里我要講個故事,我上大學的時候,看到歷史系同學手頭有一本《蘇東坡軼事匯編》,這書在當年就很難買到了,于是用一本新買的《稼軒詞編年箋注》和他作交換。今天在這里寫下這兩本書的名字,還有些親切感呢。陸游是南宋一等一的大詩人,他的詩我覺得和蘇軾不相上下,但如果牽涉到國仇家恨,似乎陸游更令人敬佩一些。可以看朱東潤撰寫的《陸游傳》(百花)一書。

 

  說到詞,還要追溯一下南唐二主(《南唐二主詞校訂》,中華),然后一直往下,包括秦觀(徐培均《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上海古籍)、姜夔(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古籍),如果有興趣以及時間,可以涉獵一下。我不大喜歡李清照,所以這里也就不推薦了。

 

  從唐代開始,出現了一種筆記類的文體,記載逸聞趣事、學術觀點、風土人情等,中華書局出版過一系列的唐宋元明清史料筆記,每一本都很有趣,不妨挑一兩本長長學問,如洪邁的《容齋隨筆》、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等。

 
 

  (6)元

 

  元代沒什么可推薦的,值得一看的就是王實甫的《西廂記》。我在大學寫過一篇關于從唐傳奇《鶯鶯傳》到元雜劇《西廂記》的故事演變的論文,所以有一點心得。雖然沒什么可推薦,但這一部很值得一讀。元以后的戲劇,自然以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冠絕一代,但似乎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更好看一些,這些都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注本。

 
 

  (7)明

 

  明代的東西我是不熟悉的,所以不成體系,就憑我的感覺來推薦吧。

 

  哲學上推薦王陽明(《傳習錄》,上海古籍)和李贄(《焚書、續焚書》、《藏書》,中華),大體是不錯的。

 

  史書上,雖然《明史》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高,但讀下來是需要時間的,不如參考今人作品,如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三聯)和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中國友誼)。

 

  我認為明代最值得研究的就是知識分子問題,因為在這一時期,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逐漸形成,不是也號稱中國進入了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時代嗎。特別是在明末,面臨政治腐朽、知識分子自身墮落以及外族入侵、農民起義等各種因素,對于明代文人的拷問比其他朝代尤為激烈。所以,我推薦丁易撰寫的《明代特務政治》(中華)一書,此書寫于民國,有借古諷今(諷刺國民黨特務統治)的寓意,但我們一樣可以從中了解到知識分子面對極權的百態,時時令人扼腕。

 

  明代文學除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人民文學)三部小說外,最值得一讀的就是文人散文,我特別喜歡張岱的《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中華),特別符合明末那種憂傷的氛圍。

 

  明代還有一部奇書,就是《徐霞客游記》(上海古籍),古代背包客的書,有興趣可以一讀。
 

 

  (8)清

 

  清代最不好推薦,因為他的龐雜。清代學術是中國歷史上的集大成,幾乎各個門類的研究,即便放到現在,也很難有所超越,這里只能舉起一二了。

 

  如果被推薦者是即將把中國傳統作為主業的同學,我會一上來就推薦《四庫全書總目》(中華)。古人做學問的門徑無非兩條,一是小學(文字音韻之學),一是書目。而《四庫總目》可謂集清代前期學術之大成,每一本書的介紹都滲透著古人的心血,而尤為難得的是,文字還十分耐讀,便將其作為學術散文來讀,也未為不可。

 

  有兩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是梁啟超(東方),一是錢穆(商務),擇其一即可。還有一部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中華)。

 

  史學上推薦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中華),是學術札記性質的書,按專題將正史中發現的問題逐一羅列比較。梁啟超還有一本《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可作參考。

 

  清初三大家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各推薦一部:顧炎武的《日知錄》(上海古籍),里面每一篇考據文章都很短,但都是扎實的學問。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可以作為《資治通鑒》的接續作品,可以看看古人的思辨水平。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岳麓),是對中國古代制度的反思。

 

  文學上,除了《紅樓夢》外,《聊齋志異》(《全本新注聊齋志異》,人民文學)是非常棒的,還有時下非常火爆的納蘭性德的詞(張草紉《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以及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人民文學)。

 

  請原諒我對清代的草率,因為細究下去,清代自身就可以寫這么一大篇,但恐怕光這些人們就已經懶得看了。

 

  最后,如果對鴉片戰爭感興趣,可以參考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三聯),從史實而非道德的角度重新評價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如果對晚清政局感興趣,就請參閱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吧,不要看岳麓版的,那是經過刪節的,要看就看臺灣遠流的,這是近十年來看過的最帶勁的一部講史的書了。

 

說了這么多,這還是了解中國傳統的最基本的書單。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但我更欣賞梁漱溟的一句話:“我生有涯愿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中國的故事就是這么一個人一個人,一本書一本書,一步又一步走過來的,才有了這包天容海的情懷。后輩學子,能不敬乎,能不勉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唐翼明 | 做人的文化與做事的文化
【十翼學宮】唐翼明 | 現代青年不可不讀的國學典籍清單
想進中國傳統學術之門的青年該讀些什么書
為什么想要了解中國必讀《史記》?答案來了……
#古書古籍 #傳統文學 #好書分享 #抖音中秋好禮季
北大這樣上古籍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道真| 龙口市| 保亭| 当雄县| 长武县| 敦化市| 泽普县| 诸暨市| 定安县| 沅陵县| 洱源县| 凉城县| 武夷山市| 武隆县| 咸阳市| 盘山县| 文成县| 高要市| 广元市| 绥阳县| 达日县| 天津市| 太原市| 偏关县| 巴彦淖尔市| 蛟河市| 日照市| 平阴县| 齐齐哈尔市| 宁陕县| 子长县| 江口县| 松溪县| 方正县| 曲沃县| 五峰| 聂荣县| 金乡县| 宝清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