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
吃飯時不交談,就寢時不說話。
2. 言必有防,行必有檢。——《中論》。
說話不可信口開河,做事應當有所檢點。
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五十六章》。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說過多話的就不是聰明的智者。
4. 吐言若覆水,搖舌不可追。——《墻上難為趨》
說話就像潑水,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的。
5.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也。——《論語·顏淵》
慎言并非是不說話,而是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當我們勸告朋友的時候,要顧及他們的自尊心,否則再好的言語都是沒有用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6. 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明·胡居仁《易象鈔》
意謂口舌能惹禍殺身,閉口慎言才可安身無事。勸人慎言免禍。
7.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晉朝·傅玄《口銘》。
疾病大多是由于自身飲食不得當,禍患大多都是自己沒有慎言而造成的。
8.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春秋·魯·孔子《論語》
有智慧的人不會失去好朋友,也不會隨意說話、失言。
9.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篇第四》。
古代的人不會輕易的將話說出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感到恥辱。
10. 得閉口時須閉口。——《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