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兩種收益
自我從業以來,從來沒有銀行定期存款,也幾乎沒有買過債券,僅有過的一次是在1988年時買過1000元的電力債券,因為有抽獎。獎沒有中上,在債券三年到期時,我已經找不到那張紙,至今尚未兌現。
我的投資經歷數來已有愈十年的時間,見多了牛熊的交替,用過許多不同的投資方法。實際上,投資的根本說起來很簡單,好價格買入好企業。長期而言,買股票是一件定賺不賠的事情,只要一家公司長久而言發展良好,其股票價格長期而言必然上升。
憑借投資而產生的收益有兩種,一種是資本利得,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價差;另一種是定期的現金流入,這種現金流入對股票而言就是分紅,對債券而言是利息收益,對房產而言是租金收入。
目前而言,國內的股市參與者很少以分紅為追求目標,因為中國1200余家的上市公司(注:此文發表于2003年8月15日)幾乎找不到一家分紅率超過5%的股票。
對兩種收益的專注都有成功的代表,例如索羅斯幾乎是關注前者,而《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則著眼于后者。每個人的投資風格與其人生的階段也有關系,早些年我的投資安排基本上是以賺取資本利得為目標,現在隨著家庭成員的增長,著眼于穩定現金流的投資部分逐漸增高。
相應的,我個人家庭的投資安排基本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穩定增長的現金流投資。一部分是具有高風險高回報性質的投資。對于前者,我的比喻是種了一棵蘋果樹。只要平時適當地加以照料,無需耗太多的精力,到每年秋天的時候就會結出果實。對于投資而言,所結之”果“,就是現金的產出。這部分沒有暴漲暴跌,呈穩定且呈增長的特點。
我用這些定期的現金流產出,做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如果決策正確,可能會有數倍或者數十倍的收益。如果賠了也沒有關系,因為我第二年還會有定期的現金流入。實際上,即便是高風險的投資也是經過分析,選擇成功概率較大者。
投資的真正意義在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通過投資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為國家增加稅收,為大眾提供滿意的產品或服務,為投資者實現價值最大化。
投資管理的意義在于,即便在不考慮盈虧的狀況下,它替投資者節省了青春,讓他們有機會去完成應該做、擅長做、喜歡做的事情,符合社會分工的規律。
凡是有十年股市經歷的人,至今絕大多數是沒有獲利的,無論他或她做過何種努力,事實就是如此。這恐怕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場所所在,中國的股民人數即便以深滬兩地開戶數打個對折,也有五六千萬之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涌入如此多的參與者。這些人之于13億人而言,一定是中國的人中之人,沒有一個股民承認自己比別人笨、沒有一個股民打算進來賠錢、沒有一個股民沒有精彩的故事,最終卻沒有多少股民解決問題!反過來想想,憑什麼能在5000萬人中出人頭地?失利的股民往往歸因于“我們不懂投資,只是……”在實際工作中并不怕不懂的人,怕的是不懂卻總有主意的人。如果想解決問題作為投資成功的最終標志,那么投資的成功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成為像巴菲特那樣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樣的人。根據社會分工的原則,絕大多數人并不必親力親為。
股票投資的確是通向財務自由的道路之一,但大多數人應集中精力于自己擅長的領域,將投資交予有能力的專業人士,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中國八千萬股市參與者的經歷表明,投資或許很簡單,但投資成功卻很不簡單,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只有一個段永平。
投資不簡單,甚至是個危險的行業。其他所有行業的有效性均遜于資本市場,投資其實是最難的。
投資的難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估值是重要一環。常常有人說,買股票心里沒底。這個“沒底”說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錢。投資是否賺錢在買入時就已經決定了,而不是賣出的時候,講的就是估值。估值很不容易。
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成功的投資人遠遠少于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家遠遠少于成功的職場“杜拉拉”。在通常情況下,遵從大數法則應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普通投資者如何成功?如果能用買房的心來買股票,應該就可以成功了。大家回想一下買房三部分:尋找正確的對象(研究分析)、重倉投入(資金不能太少)、忍耐等待(很少有人買了三五年就賣)。能做到上述三點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普通人而晉升為杰出投資人。
從來沒有一個企業家指望上一個項目第二天甚至第二年賺錢,但這恰恰是大多數企業家賺錢,而大多數“炒股”者虧錢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投資是分享偉大企業的成長,而不是此賺彼賠的零和游戲。
投資的勝負在買入時就已經決定了,而不是在賣出時,講的就是估值。
假如這個崗位可以產生10萬元的年收入,以三年定存3.33%的利率作為貼現率,這是300萬元的身價;以五年期國債的5%年利率為貼現率,這個崗位值200萬元。如果這個被錄取的人按目前一年定存2.25%折現,那他在被錄取的一刻就有了超過400萬元的身價。
投資的四個原則
1、合格性質的資金。不要用負債和短期有明確用途的資金用于投資。
2、適度的耐心。忍耐和等待在很多時候是美德。
3、合格的投資對象。運營良好的企業。
4、合適的投資價格。付出價格得到價值,我們傾向于用低價得到同樣的東西。
前兩項由投資人掌握,后兩者由管理人掌握。
若干投資觀點
我們所言之投資是買企業,而不僅僅是買股票,股票是企業實體的權益代表。
我們認為以較為合理的價格購買優秀的企業,中長期而言會取得較其他投資形式(包括存款、債券、房地產)更具優勢的回報
我們無法預言短期股市的漲跌,事實上在經歷多年之后我們尚未發現具有準確預言能力的人。
即便我們認為出現具有投資價值的機會,但這并不表明市場不再下挫。
我們沒有做股評家的打算,因為從未有人因此最終取得投資成功。
我們所有的工作只是在增大成功的概率,而不是保證成功,無論我們做多少的分析和研究,但只能做到減少風險,而無法最終消除它,做好最壞的打算往往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在過去十多年的歷程中均保持了戰勝指數的記錄,但這并不表明我們未來會重復過去的歷史。
我們最害怕的不是不懂投資的人,最害怕的是不懂卻總有主意的人。
投資的財務目標是提高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以期跑贏通脹。
投資的人生目標是為了解決問題,人生中的重大問題應該包括:退休養老、重大疾病、子女教育。
投資過程大體是搜集、研究、判斷、執行、檢驗、回顧、糾錯以及忍耐,再重復的過程。
專業的投資過程中有“定期回顧”的環節,以適應變化的市場。
賣出股票的三個原因:目標公司質量惡化、價格高估、有更好的選擇。
經歷周期性的考驗后,投資成功最終有三個衡量標準:絕對盈利,跑贏大市,解決問題。
理財實際上有四個部分組成:銀行、保險、投資、稅務。理財整個的核心簡而言之就是:增收節支、開源節流。在這四個部分中,就根本目標而言,銀行業務提供的是便利,保險提供的是保障,稅務指的是節流,而增收的責任主要由投資完成,投資是一個家庭財富升騰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最難和風險最大的部分。
當一個人的錢工作所賺的比其本人工作賺的還多時,基本上就有了財務健康。當一個人的投資所賺的錢超過其工作收入時就有了選擇的自由。巴菲特說:有錢最大的好處在于我可以選擇喜歡的工作。
價值投資者的悲哀在于,即便以價值作為行為方式的前提,但他們的評分牌卻是價格,巴菲特一直試圖有所改變,比如他每年的年報提供了1965年以來的公司每股凈資產(而不是股價)和S$P500指數變動的比較。
我們的投資風格定為價值成長型,所謂價值投資就是物有所值的投資,所謂成長就是希望所投資的企業賺錢一年比一年多。
我們的客戶要求:理念認同、資金合適、溝通順暢、配合默契。
投資更多的時候是寂寞的,在熊市的時候需要勇氣,在低迷的時候需要忍耐,在喧囂的時候需要冷靜,哪一點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人們希望三言兩語就能解決問題的快餐精神如同希望天上能夠掉下餡餅一樣。成功的投資是一個家庭財富的主要升騰動力,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這需要理念的認同、合理的規劃、嚴格的執行。所以我的建議是停止“玩玩”,解決問題,第一不要忽視投資,第二不要自己干。如果自己不可能成為專家,找個專家來幫助你完成這個計劃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知不易,行更難”是我們對于投資的描述。
財務都健康了,社會就更和諧了。這便是我們的愿望!
楊天南先生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讀金融學博士,美國圣地亞哥大學金融MBA,加拿大專業金融規劃師(PFP)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0年金融市場投資經驗,長于資產規劃、投資管理,目前管理的投資覆蓋中、港、美、加等資本市場,任北京金石致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中國金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BVI)投資總監。多年從事財務健康投資理念的研究、實踐與宣傳。于多家報刊媒體發表財經文章數百篇,“中國投資理財第一刊”《錢經》雜志金牌專欄作家,上證巴菲特研究會專欄作家,被譽為“財務健康的倡導者”、兒童財商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