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興奮和熱烈還給學生
新接一個班的語文課,過去他們的作文都是學生交上來,老師畫一個分數或簡短的評語,選一兩篇作范文念念。這次作文我先仔細地看了每一篇,寫了評語,也給了分數,就叫科代表發下去了。有幾個同學沒有交作文,我也沒有過問。
講評課上,我簡要地作了一下總結,同學們都不以為然。而且我發現已經接了兩周的課,每堂課仿佛都沒有興奮點,氣氛沉悶,“萬馬齊喑”。今天準備刺激一下學生們“麻木”的神經。我說:“好了,本次作文大致的情況如此,下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同學們自己的杰作。方法是,按座次每個同學依次上講臺宣讀自己的文章,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聽的同學準備好筆和草稿本,做好筆記,老師可能會隨機的請你作一作鑒賞評價?!?/p>
“哇,太恐怖了!”有學生叫起來。我解釋說:“寫作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是要讀者和你產生共鳴。今天作者和讀者能有機會面對面的交流,有什么恐怖的呢?”
“沒有寫怎么辦?”有學生問。我說:“沒寫沒關系啊,沒有交作業我不追究,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出口成章,即興口頭作文吧!”
因為自己帶的班的作文評講都是這么干的,我心里有底,更何況代課的這個班還要高一個年級,又是重點班。當然這樣的一次作文講評課要耗時2——3課時,但是,值!
我故意馬著臉宣布:“無價錢可講,按座次開始吧!”
第一個女同學上了講臺,盡管聲音有些顫抖,有些緊張,但她堅持念完了自己的習作,文章也不錯。她剛一念完,我就帶頭為她鼓掌,同學們的掌聲也響起來了,氣氛一下子好多了……
分享習作一個個的傳下去,掌聲一次次的響起來。我時不時地插上一些點評,或請同學作一下鑒賞。同學們興奮起來了,兩周以來的語文課,這是第一次找到了興奮點,我的心里也輕松了許多。
學生心里自有一桿秤,當欣賞到佳作時,那掌聲的熱烈程度和時間都會不一樣,小作者臉上的表情也不一樣的好看,那是興奮和激動;作品一般或是不怎么樣,同學們也會報以掌聲,只不過禮節的成分重一些,小作者臉上的表情也會有幾分懊悔:這次沒認真寫,下次一定好好來一篇。輪到第一位沒交作文的同學,有些尷尬,但他很機智:“請老師原諒,請同學們原諒!以后我一定好好作文,下次為大家奉獻精彩!”同學們一陣笑聲,這笑聲和老師臉上的笑容一樣寬容。后面沒有交作文的同學也有口頭敷衍一篇的,本節課沒有輪到的,下課就趕緊補寫了一篇。我還說什么呢?
有一位女同學,由于半期考試不理想,想起對不起父母,文到傷心處,情也動真,竟哽咽不能語了,同學們用掌聲給她鼓勵,讓她堅持用眼淚和真情讀完了自己的習作。我補上幾句點評和安慰,教室里靜悄悄的,再沒有了兩周來的浮華和壓抑。
找準學生的興奮點,那課上起來才叫爽!我自己帶班,高中語文的許多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們樂意,積極性格外的高,我只是一個參與者,我把興奮和熱烈還給了學生。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