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最近有位31 歲的腰突患者胡先生,自 18 歲起出現腰痛癥狀,曾接受保守治療:中藥包扎,拔火罐、針灸,都沒有很好的效果,屢次犯病成為常態。
來到年輪骨科醫院時,胡先生除腰部脹痛外,左腳癥狀尤為嚴重,痛感、麻木感蔓延到小腿,實在疼得受不了,甚至連走路腳都是跛的。
王曉豐主任與鄧國平主任等仔細討論病情,研究恰當的手術方案
經年輪骨科醫院專家——湖南省疼痛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王曉豐與年輪疼痛科帶頭人鄧國平主任會診檢查,確診胡先生患的是 L4/5 腰椎間盤突出。
由于此前胡先生在某醫院進行射頻治療時,因醫師操作不當,在 X 光機定位下出現偏差,導致髓核突出物未能清理完善。以至于病情發作,且病癥已延伸至左腿。
胡先生的椎間盤L4/5節段突出明顯,壓迫到神經
經年輪骨科眾專家討論,決定為胡先生實施椎間孔鏡技術。
王曉豐主任介紹,椎間孔鏡從病人身體側后方進入椎間孔,在安全三角區實施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及其他病變。
在微型攝像機的監控下,手術清除突出髓核的操作,清除范圍及清楚完善程度,發現其他病變情況并解決,都能通過電腦屏幕實時反饋,做到精準不誤差。手術創傷如同黃豆粒大小,出血量不到 2 管口服液的容量,術后僅縫 1 針。
微型攝像機下的椎間孔鏡
“手術不痛,做完之后腰、腿很疼的感覺完全消失了。”胡先生說,術后第二天,他已經能夠下床正常行走。
胡先生的微創手術傷口在左后腰的位置,僅用一塊創口貼大小的紗布包扎著,揭開紗布,胡先生的傷口僅黃豆大小。術后3天以后,胡先生就康復出院回家。
“以往的常規開放手術,需要全麻,將患者背后切開一條口子,術后縫合的傷口疤痕長而明顯。而椎間孔鏡手術只需要進行局麻,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看到突出的髓核及其他病變。在微型攝影機下做可視手術,操作精準無誤差,傷口很小,很多患者都是手術完,自己從手術室走回病房。”年輪骨科醫院王曉豐主任表示。
椎間孔鏡技術以可視、細微創口的特點明顯優于其他手術方案
椎間孔鏡手術,神奇的鎮痛術
——亞太骨科協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腰椎學會、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 一致認定和推薦
椎間孔鏡技術起源于德國,該技術由世界著名脊柱外科專家 Anthony Yeung (美國微創學主席)和 Thomas Hoogland (歐洲微創學前任主席)等人在實施超過千例成功的手術后才開始向全世界推廣,歷經歐美等西方國家長達十余年的臨床應用及不斷地技術改進,日漸發展成熟。
在過去十余年中,椎間孔鏡技術對頸腰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成為脊柱骨科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國際脊柱外科領域已公認椎間孔鏡技術將會成為骨科微創領域的主導地位,它代表著一種'全新 高新'的微創手術概念。
第十屆國際骨科學術研討會上,國際知名醫學科研專家公布了一組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效果數據:椎間孔鏡技術對椎間盤疾病患者治愈率高達 97.8% ,且創口僅有 0.5-0.7cm , 30 分鐘可視微創,出血不到 20ml ,術后僅縫 1 針。創傷之小,效果之大,創椎間盤治療康復史歷史記錄。
椎間孔鏡技術專家推薦
王曉豐
湖南省疼痛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南大學疼痛醫學研究所特聘專家
長沙市疼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航天醫院疼痛科主任
擅長診治:診治三叉神經痛、風濕相關痛、癌痛及各種慢性頑固性疼痛等,尤其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脊柱相關性疼痛方面有豐富臨床經驗,對神經調制、射頻、臭氧、等離子以及腰椎間孔鏡等技術在區域內具有領先水平。
溫馨提醒:據記者了解,王曉豐主任每周日都將坐診年輪骨科醫院,想掛專家號的患者,為保證就診質量,須提前預約,如果您已經預約好,請記好預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