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秦嶺-淮河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而桐柏山、大別山又是淮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因此在秦嶺-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區域內自然而然的就被劃分成了三大地理板塊,即大別山以西,長江與漢水沖擊而成的江漢平原;桐柏山以西的南陽盆地以及大別山以東,長江與淮河之間的江淮地區。
其中江漢平原是楚國的根據地,很多人可能對江漢平原不怎么熟悉,但是要說襄陽那肯定是無人不知了,它是江漢平原的北大門,是中原勢力通過南陽盆地進入江漢平原乃至長江中游的跳板。
事實上從中原地區進入江漢平原的道路并不只有襄陽一條道路而是三條,除了襄陽所扼守的漢水河谷之外,還有東邊涢水河谷的隨棗通道以及淮河流域桐柏山與大別山銜接之處的義陽三關。
這個時候許多朋友們可能就要問了,進入江漢平原明明有三條通道,歷史上為什么南北勢力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死磕襄陽呢?
其實對于北方的勢力而言,義陽三關全部佇立于高山溝壑之中,而淮河對于不善水戰的中原王朝來說更是最大的天然屏障;而對于隨棗通道,只要是繞過襄陽走這條道路,那么大后方南陽盆地就完完整整的暴露在襄陽面前,最終都逃不過被前后夾擊的命運。
所以南北對峙的時候,沒有人去跨淮河,更不會去翻秦嶺,大兵團作戰的主戰場基本都是在襄陽,鐵打的襄陽就像一個釘子一樣死死的釘在南陽盆地的南大門上,繞不過去啃不下來,這是華夏第一堅城。
頭條專欄#我要上頭條# #歷史冷知識# #地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