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屬茄科枸杞屬多年生植物,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近年來,隨著枸杞新品種的選育,枸杞菜作為一種營養豐富并具有補腎養肝的特殊保健蔬菜,受到市場的歡迎。枸杞菜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10℃以下生長緩慢,30℃以上容易生長不良,嫩枝纖維含量高,可食性差。枸杞菜適合栽培區域較廣,目前集中于廣東、上海等地,其它各地作為特菜也有零星栽培。在河南地區露地一般在4月到10月份定植,大約40~60天便可進行采收,可連續采摘5~7個月,累計畝產量為3 000千克;設施栽培時一般在3月定植,可延續到11月份。
枸杞菜一般采用高密度種植。每年扦插新枝條可提高種植產量;栽培中要注意保持枸杞嫩梢鮮嫩、纖維含量低,新嫩梢生長周期短。
1 選地整地
選擇平整、土質肥沃的地塊,深耕耙平。每667平方米施用有機肥5 000千克,復合肥40千克,混合均勻,起低壟,行距40厘米。扦插定植前澆透水,設施栽培時覆膜保濕。
2 品種選擇
選擇不結果的枸杞品種作為菜用的品種,主要有細葉枸杞、大葉枸杞等,經過鑒定的品種有“寧杞菜1號”,主要特點是抗逆性強,易繁殖,好管理。
3 扦插定植
枸杞菜一般采用無性方式進行種植。從培育的健壯植株上剪取成15~20厘米的小段作為插條,每段插條上有3~5個腋芽,在保濕條件下遮光儲存。扦插前將插條放入生根粉中浸泡4小時后,可直接定植,插條生根率可達95%以上。扦插時注意插條方向,深度7~8厘米。設施定植一般在3月上中旬進行,株距20厘米,覆膜保濕;露地定植在4月中旬進行。
4 栽培及田間管理
扦插后,設施栽培要保溫保濕,露地栽培要保濕,便于插條生根發芽。一般扦插后10~15天生根,開始發芽。扦插苗在30~40天時,植株高度達到20厘米左右時,每株選留3~5個新梢。每15天追施尿素1次,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及時中耕除草。苗齡生長50天左右即可采收。每采收1次,注意需補施水肥1次。
結合環境溫度變化,及時修剪,保持株型。隨著采收次數的增多,主桿增粗并木質化嚴重,影響新枝條的萌發和生長。如繼續使用這些老樹,可在7~8月份從基部平茬1次;也可在第二年采取新插條進行繁育。
溫度是影響枸杞菜品質的重要因素,結合水肥做好枸杞菜的生產管理。春、冬季由于環境溫度較低,可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適當增加水肥追施次數,降低施肥間隔。夏季要控水控肥,防治枸杞菜徒長,纖維含量增多,影響枸杞菜質量。
5 采收
采摘頂芽端部4~8厘米嫩枝芽。采收次數取決于枸杞菜的生長速度,一般春節10天采收1次,夏季6-7天采收1次,冬季12~15天采收1次。采收后裝入保鮮袋即可。
6 病蟲害管理
枸杞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兩面生近圓形的白色粉狀霉斑。發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0%可滅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等防治,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15前停止用藥。根腐病危害根莖部,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1 000~1 500倍液澆灌根部,控制土壤水分濕度,結合增施磷鉀肥等措施綜合防治。枸杞蚜蟲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35%硫丹乳油1 000倍液防治,可交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