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藍字訂閱↑為企業成長貢獻力量~
文:和君合伙人鞠云華
導讀:不確定時代背景下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加,戰略制定過程中的難度也在增加,與此同時,企業經營全過程中,風險管理也越發不容忽視。本文將從梳理風險管理與成本增加、風險管理與戰略實現的關系開始,闡述風險管理在企業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風險管理?
風險是指因為不確定性而使企業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它包括了風險、危險及危機,其嚴重程度在不斷加大,很多小風險都有可能長成大危機。為了有效地控制不確定性(隨時可能的變異),減少或避免損失的產生,我們需要進行風險管理。企業由人組成,會進行經營活動,有活動就可能產生錯誤(失誤)或達不成預期的目標,損失就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要制定流程、制度對每一個活動過程進行控制以使預期的目標達成或將損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風險管理(或稱作內部控制)。
二、不容置疑的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未按期達成企業戰略規劃目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市場判斷的失誤、組織變革的失誤及人力資源的缺乏等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產生了損失,這種損失有時很小無關痛癢,有時會很大,尤其是戰略方向發生錯誤,對一個企業來講就可能是災難性的,象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曾經的行業巨頭都是戰略決策失誤才造成今天的局面,盡管當時它們的戰略規劃可能做得十分完善,但實實在在的風險已經產生了,而且變成了一場企業危機,當初企業的領導者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或大或小的風險不經意間就長成了巨大的危機。
柯達是第一個發明膠卷及膠卷照相機的企業,曾經做到相機及膠卷企業領導者。柯達不是不知道電子數碼時代的到來,而且在1975年就研發出第一臺電子數碼相機。但柯達按而不發,因為擔心電子數碼相機出現會沖擊現有的膠卷相機市場,這是明顯的戰略定位滯后和錯誤,被SONY和佳能搶到先機,結果是電子數碼相機迅速占領市場,柯達在2013年5月申請破產。而曾經風光一時的電子巨頭SONY公司則也多次戰略方向判斷失誤,當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閃存時,SONY仍在加大背投電視和卡帶式、碟片式攝象機的研發和市場投放,加上僵化的終身制和績效主義,無法做到組織人力資源與戰略有效匹配,2015年3月,SONY公司正式向日本政府申請破產。
摩托羅拉早在1990年提出銥星計劃,擬在全球發送66顆衛星并配用摩托羅拉銥星手機,在當時摩托羅拉確實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通訊技術,而且這個計劃得到美國政府資助,并開啟個人衛星通信的新時代。但這個計劃顯然沒有進行風險預測,在市場戰略和人力資源戰略上出現重大失誤,兩年內也只售出1萬多部手機,手機個頭笨重、運行不穩,且價格昂貴得被戲稱為貴族手機。而芬蘭的諾機亞則利用自身先進技術迅速占領市場,連續14年位居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而諾基亞在市場老大位置上沾沾自喜時,對3G智能手機時代到來卻反應遲鈍,不僅拒絕使用谷歌安卓系統、固守塞班系統,而且漠視市場消費者需求,設計理念落后,組織僵化,官僚主義盛行,結果在2013年9月諾基亞手機業務以約71.7億美元價格被微軟收購,2016年5月微軟又以3.5億美元將手機業務賣給了富士康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