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磐石之心
提到柯達,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膠卷,的確柯達已經是膠卷的代名詞,但是柯達的成功始于膠卷,同樣其失敗也源自膠卷。
著名的經濟學大師波特告訴我們:戰略就是企業不該做什么。2007年11月13日,中國樂凱正式公布將于柯達分家,因為2003年10月柯達與樂凱的合并是一場戰略上的失誤,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產品規劃,關系到兩家企業的未來。
2003年10月23日,柯達擊敗富士,與樂凱集團宣布達成一項為期20年的合作協議:柯達將以總額約為1億美元的現金和其他資產換取樂凱20%的股份。這曾被看作是個雙贏的合作,理由是中國有著巨大的傳統膠卷市場,通過合作柯達可以順利擊敗日本富士的進攻,從而搶占中國膠卷市場,結果柯達如愿以償。
但是柯達和樂凱誤判了膠卷在中國的生命周期。數碼相機取代傳統相機的速度是如此之快,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雖然柯達在2003年9月就宣布轉型數碼,但是對中國膠卷市場發展潛力的誤判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戰略關系到企業的產品、營銷和品牌,在中國繼續堅定的走膠卷戰略,讓柯達失去了向數碼轉型的機會,同時在中國消費者的心智空間里將“柯達就是膠卷”的代名詞的形象變的更加深刻,難以忘記。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柯達與樂凱合并的成功,因為順利在中國消費者的心智空間里將富士擊敗。杰克·特勞特先生的《定位》中就表示,讓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定位,并與其他品牌區隔開來,這就是定位。但是假如膠卷仍然是具有活力的“明星”、“金牛”類業務,那么這個戰略合作是完全值得的,但是對于在全球正在萎縮的“瘦狗”類業務膠卷來說,這個合作簡直是巨大的災難。
當中國消費者將柯達深刻的“定位”成了膠卷之后,競爭對手富士、佳能、索尼紛紛加大數碼相機的投入,并迅速搶占消費者在數碼相機上空白的心智空間,并建立其自己的品牌。而柯達和樂凱在消費者的大腦中已經固定為“膠卷”,而且很難扭轉。柯達在2003年最該做的是從消費者心智空間里抹掉“柯達就是膠卷”這個品牌形象,但是柯達卻反其道行之,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在數碼領域的落后,并失去了反擊的最佳時機和條件。
類似的戰略失敗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摩托羅拉曾經是模擬手機市場的老大,大哥大曾經紅遍世界,但是在面臨模擬手機向數字手機轉型的時候,摩托羅拉誤判了這個趨勢,給競爭對手諾基亞機會,諾基亞迅速取代了摩托羅拉手機老大的位置。雖然之后摩托羅拉使盡了價格戰、外觀設計戰等各種手段,但是都無法從諾基亞手里奪取丟失的份額,因為摩托羅拉失去了搶奪份額的最佳時機,讓諾基亞提前在消費者的心智空間里建立了品牌。
柯達和樂凱這次戰略的失誤將會給雙方都帶來歷史性的災難。2007年1月10日,柯達將旗下醫療影像集團以2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Onex公司;2007年5月,柯達宣布將關閉其在中國廈門海滄工廠的膠卷生產線;2007年11月,宣布終止與樂凱的合作等等,柯達在努力的轉型。“商業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柯達已經失去了反擊的機會,柯達在數碼領域再現膠卷行業輝煌的可能性也很渺茫。而沒有任何技術實力的樂凱的前景更加令人擔憂,這一切都是戰略失誤的“苦果”。
戰略的失誤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在瞬息萬變的IT領域更是處處陷阱,IT企業的每一步都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文章出處:《中國電子報》(磐石之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