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長牙問題,2點麻麻必知
孩子早一點或晚一點長牙都沒關系
通常孩子會在 6 ~ 10 月齡時長出第一顆下門牙,在 3 歲左右,所有乳牙應該要全部萌發完畢。有些家長總是緊張兮兮地算日子,只要時間過了幾天還沒長牙,就嚇得趕快帶孩子去看醫生,生怕是寶寶的生長發育出了問題,或是攝取的營養不夠。
父母們若與其他家長聊家里寶貝長牙的時間,會發現有些孩子在 4 個月大時就冒出了第一顆牙;而有些孩子快到 1 歲,第一顆牙才害羞地冒出頭。這時,不必緊張焦慮。
其實,每個孩子長牙的速度不盡相同,就像高矮胖瘦一樣,都與孩子的生長發育速度有關,家長們不用太緊張。醫療數據都是顯示平均統計值,并非絕對,所以只要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平均值相差不是太大,就算正常。
孩子 1 歲還沒長牙,要去醫院做口腔檢查
雖然每個孩子長牙的時間,天生有快慢的差異,家長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但也不是要家長們就完全不管孩子什么時候冒出第一顆牙了。
如果孩子過了 1 歲,還是連一顆牙都還沒有,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去找兒童牙醫了。來到兒童口腔科時,醫生會幫孩子做口腔檢查,看看是否有長牙跡象。極少數狀況,可能是孩子有先天性缺牙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與醫生進一步討論后續治療計劃。
8個問題,弄清楚長牙的真相
為了寶寶牙齒好,母乳媽媽必須多補鈣?
黃立安:對0~6月齡的寶寶來說,如果寶寶每天都有攝取到足夠的奶量,基本上鈣質攝取的量就夠了,無須額外補充。等寶寶到了6個月,就必須要每天添加輔食才能滿足寶寶成長所需。此時若父母們擔心寶寶缺鈣,可以從輔食入手,讓寶寶從食物中得到足夠的鈣質。
寶寶還沒長牙就要幫他刷牙嗎?
黃立安:寶寶還沒長牙就可以開始幫他刷牙了!首先,給寶寶喂喝一點溫開水,以沖洗口腔,接下來用紗布蘸取溫開水,將蘸濕的紗布包在食指上,輕輕擦拭寶寶的牙床。
此外,牙床與嘴唇之間的部位容易留有奶垢,也需要特別仔細地擦拭。長牙之前,一天至少應該幫寶寶清潔兩次口腔,尤其寶寶喝完奶睡覺前的那次清潔更不容忽視。
孩子不肯乖乖刷牙怎么辦?
黃立安:第一種情況:家長雙方都在家的時候,或者有人可以協助家長時,可以一位控制頭部,并主要負責刷牙,另一位則協助控制手腳。
第二種情況:若只有一位家長,這時候可將孩子雙手臂打開,家長的雙腳固定住孩子的雙手,并在孩子腰部附近位置交叉,控制孩子的下半身。這樣一來,孩子縱使掙扎,也不容易掙脫。
乳牙反正會換掉,長歪了也沒什么大不了?
黃立安:乳牙在后續的恒牙生長過程中,扮演引導的角色,乳牙長歪了,恒牙也很容易跟著長歪。所以若家長發現孩子乳牙,要及早帶孩子找醫生檢查。
需注意的是,有時候乳牙位置異常是因為一些不當的口腔習慣所導致,比如吃奶嘴、吸手指、咬嘴唇、用口呼吸等,若能及早發現并及早介入,就能避免以后恒牙長出來也跟著歪斜。
乳牙蛀掉也沒關系,反正以后還會有恒牙?
黃立安:當乳牙蛀得實在太嚴重,無法治療時,醫生就會建議把乳牙拔除。若此時還沒到換牙的時間,提早拔除乳牙會造成鄰牙有機可乘,鄰牙會往這些拔牙后的空間移動,占去缺牙的空間,等到恒牙準備長出來時,會發現原本的空間已經被占據,導致恒牙長不出來、長歪或是擠成一團。
乳牙沒掉就該拔除,以免恒牙長歪?
黃立安:這樣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會使乳牙空間提早空出來,讓鄰近牙齒占住了位置,底下恒牙反而沒地方長。
其實,等到恒牙準備好,時間到了,乳牙會慢慢松動,進而自己脫落,因此家長不必過度緊張。
矯正要早點做還是等成年后再做?
黃立安:一般來說,25 歲以前矯正是較理想的。因為年輕人的骨頭較有可塑性,適應性也較好,矯正起來相對輕松,還可以早點享受牙齒整齊、漂亮,又好清潔、好照顧的矯正成果。
當然,并不是說超過 25 歲就不能做矯正,而是指隨著年紀增加,骨骼的發育會漸漸定型,口腔內的狀況也可能越來越復雜,比如有固定義齒、植牙,甚至牙周病,等到這時候做矯正,往往會比青春期矯正更為復雜。
為什么孩子的矯正效果不佳?
黃立安:并不是做了矯正就會有漂亮的牙齒,矯正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的配合度,比如避免甜、黏、硬的食物,做好牙齒清潔,準時回診。
此外,如過孩子有咬嘴唇、舌頭前頂、咬鉛筆等習慣應盡量避免,這些習慣動作都會引起牙齒咬合上的問題,妨礙矯正治療。
本文由出版社授權天才寶寶轉載,摘自黃立安醫生新書《給孩子一口漂亮牙齒》
黃立安: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學士;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醫師。在Facebook上致力于口腔醫學知識科普,擁有數萬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