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莉香
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物于此而揪斂也”,世間萬物到了這一天開始慢慢收斂起來。
之后,暑氣雖仍在盤旋,但慶幸的是,風卻不再只是充斥著熱氣,還會帶過幾分清冷的涼風。
據說宋朝在立秋這一天,會把載種在盆里的梧桐移進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報秋,其實是在提醒收獲呀。明明感覺夏天還在,秋天卻已經悄悄來了,便不由的升起一絲滿足和開心,想著,我們在秋天投入的所有努力,原來在不知不覺之間,也到了快迎接精進和收獲的時刻了。
立秋,第一步要做的是清肺火
-
在今天的秋季生活總原則中,我和大家分享了,秋天養護身體需要做三件事,分別是“向內滋養”、“保持水潤”、“平心靜氣”。
從立秋開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水潤”,也就是養肺。
秋天為什么要養肺?
肺的特性是喜潤而惡燥,非常害怕燥氣騷擾。而秋天的天氣都偏于干燥,所以秋天“養肺”是為了防止秋燥傷肺。
再加上立秋之后,五臟轉為“肺”,肺與秋氣相通,肺氣在秋天時功能最強。它不僅能夠推動氣血津液,滋養五臟六腑以及外表的肌膚,還能幫身體排除廢水、廢氣。
初秋,主要是清肺火
養肺分為兩個部分,“清肺”和“潤肺”。
立秋要做的是清理肺臟,也就是清肺火,讓肺臟恢復到干凈的狀態,之后,深秋想要滋補身體才能補的進去。
一方面,立秋撞上了三伏里最熱的中伏,很多地方暑熱依舊。
另一方面,立秋處于己亥年五運六氣的四之氣,主氣少陰君火,客氣太陰濕土,一個代表著熱,一個代表著濕,糾纏在一起,濕熱會比較嚴重。
在中醫看來,暑熱、濕熱都屬于溫邪。
清代醫家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這些溫邪入侵身體,首先傷害的就是肺臟,讓大量的內熱堆積在肺臟,出現肺火的情況。
肺臟,是我們身體最嬌弱的地方
-
說到這里,不少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是先傷肺臟呢?
因為肺臟是身體面臨外邪的第一道門檻。
肺與衛氣相關,很容易受外邪所傷
中醫在講肺時,習慣在后面加上“衛”,稱它為肺衛。這里的衛指的衛氣,它是陽氣的一部分。
《黃帝內經》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合者”,它時常浮在我們體表,維持皮膚、肌肉的溫度,以及抵御外邪的入侵。
但肺主氣,衛氣想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有賴于肺氣的正常運行和指揮。
一旦我們身體遭受了外邪的入侵,肺臟會第一時間開始運作,這意味著,它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我們常說,肺是嬌臟,就是這個原因。
肺火,身體會有什么反應?
所以,在各種溫邪活躍的初秋里,不少朋友的身體都容易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①
嗓子疼
口腔是肺與外部接壤的地方,所謂“上先受之”,指的就是口腔會先被傷害。
②
咳嗽,痰多
而且顏色比較深,偏黃。肺氣被傷,不能輸送津液,就會讓水液停留,漸漸化作痰,又因為有火氣,所以偏黃。
③
大便干結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火冒出來后,整個人大便也會受到影響。
④
身體有燥熱感
尤其是凌晨4、5點,此時肺經當令,很容易感覺全身發熱,胸口多汗。
這段時間,需要給身體清清肺熱,把肺打掃干凈。到了之后的深秋,姑娘們想通過滋補肺臟養出滑嫩肌膚,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中,你可以做這些事來清肺
-
外界的環境,不管是暑熱還是濕氣,都是不可控的。但在日常中,我們可以通過調動身體本身的機能,來發揮它應對外邪的作用,把身體調理到一個舒適、安逸的狀態。
①
鍛煉呼吸
呼出肺內濁氣,預防肺火
在中醫看來,肺司呼吸,它既可以吸入自然界干凈、舒適的空氣,也能夠呼出體內濁氣,完成身體內部與自然的溝通。
所以,日常中,如果能夠呼吸的足夠“深”,足夠徹底,就可以把堆積在肺臟處的熱氣、濁氣呼出體外,達到預防肺火的作用。
“深”呼吸的方法
吸氣的時候,要勻速、均勻,鼻子有節奏的進行深呼吸,把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一起用上,讓自然界的清氣盡可能的充盈到肺臟。
之后再緩慢的吐氣,盡量把氣吐干凈。這樣,我們的肺臟會像氣球一樣,反彈后,可以呼入更多的清氣。
“深”呼吸的時間
一呼一吸之間,需要間隔5秒左右。這5秒里,我通常會想象自己站在廣闊的果園,嗅著果子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可以讓心情保持寧靜。
這樣的深呼吸,一天呼吸15~20分鐘即可。
②
刮肺經
泄掉體內肺火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自己有肺火的情況,想要盡快給身體泄火,那么我推薦你刮痧,它可以疏通身體內淤堵的地方,把體內的火氣盡快的紓解出去。
刮痧,刮哪里?
想要泄火,主要是刮肺經。下圖就是肺經循行的路線,從中府的位置往下刮就好了。
肺火明顯的朋友,刮痧時,如果刮到“孔最穴”,會有明顯的痛感,而且很多人都是右側比左側痛,是因為氣在體內左升右降的原因。
除此之外,肺經上還有一個穴位,叫做“魚際穴”,很多朋友直接刮這里不會特別痛,得重點刮了“孔最穴”,把上面的肺氣疏通以后,氣下來了,才會有感覺。
刮痧,需要注意的事
1.判斷刮痧的時間,主要是以身體反應為主。等到皮膚沒有明顯的痧斑,摸起來沒有什么痛感時,就可以刮第二次了。
2.立秋時,天氣還比較炎熱,毛孔大開,很容易招惹外邪,所以刮痧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體質偏弱的人則控制在20分鐘。
3.孕婦、皮膚嬌嫩的小孩子,皮膚有潰爛的朋友,不適合刮痧。
喝一碗立秋湯,清清肺火
-
如果你還想通過吃的方式,為自己清理肺火,那么我會推薦你喝一碗立秋湯,它的食材有沙參、百合、扁豆、甘草這四味。
去年立秋時,我也為大家推薦了這款小湯,之所以一直這么喜歡它,是因為它的性質平和,沒有太大偏性,對肺臟的呵護十分溫和。
要知道,在中醫看來,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很容易受到傷害。
所以不管是清肺火,還是之后的潤肺,在調理時都需要盡可能的輕柔,一點一點的在日常中幫助它恢復正常運行的狀態。
立秋湯里,沙參是我很喜歡的食材,它長得白白胖胖的,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拿它來燉湯給我喝,口感偏糯,一口嚼一個,非常好吃。
沙參入肺,是此時養肺最合適的食材,因為它不僅能夠清肺熱,還能滋養肺陰。
《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沙參“能滋肺者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藥”,沙參的平衡做的很好。
它一邊能夠讓身體內的熱氣散發出去,一邊還能給肺部滋補津液,所以吃完沙參后,人不會覺得口干舌燥不舒適。
除此之外,百合能養陰潤肺,主要是配合沙參,在清理完肺臟之后,給肺臟澆澆水,讓它保持潤潤的狀態。
白扁豆有燥濕的功效,主要是防止水份過多形成濕氣,讓肺臟的潤維持在合適的狀態;而甘草調和諸藥,能夠緩和所有食材的性味,讓這碗湯變得更加平和,適合大多數人喝。
食材:沙參 9g / 百合 9g
生甘草 2g / 白扁豆 4.5g
做法
①
將沙參、百合、生扁豆、生甘草用溫水清洗一下,祛除掉食材上的灰塵。之后燒一鍋開水,把食材都倒入其中。
②
大火燒開轉小火煮半個小時。過程中記得攪動一下,避免粘鍋。
③
最后加入生甘草,再煮10分鐘即可。
煮出來的立秋湯,顏色比較清淡。嘗了一口后會發現,它的回甘很慢,起初沒什么味道,但漸漸的會感覺到幾絲淡淡的甜香,倒是很適合在這個季節喝。
送禮物的時間到啦
-
關于立秋的生活指南,我們已經分享完了。值得開心的是,秋天之后,我們可以玩耍的地方、欣賞的風景又會有新的變化。
所以,準備了一個小活動,很想看一看你們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樣子:也許是拍攝到路邊不經意飄落的葉子,也許是秋天早晨起床后,心里對于當下生活的感慨,又或者是做了哪些調理身體的事情,在秋天更好的呵護了自己……都歡迎你分享出來。
少點鹽的朋友們眼里的秋天
是逐漸變黃的樹葉
▽
半夏姑娘分享的
無意間掉落的黃色樹葉
▽
我們會挑選出幾位最有共鳴的朋友,把你們的圖片,或者文字整理成文章,并贈送一份“玉竹銀耳羹”,希望它可以陪伴你們更好的在秋天滋潤身體。
PS:圖片可以直接發送到公眾號后臺哦。最后,夏天再見,秋天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