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人都知道,自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正式開始籌建航空航天衛星發射場以后,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有了四大衛星發射場。而這四大發射場分別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在以往的航空航天任務之中,四大衛星發射場也一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為我們國家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已經擁有四大衛星發射場的情況下,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十五四”規劃中明確提出,將會在寧波象山斥資200億元人民幣,建設中國第五個航天衛星發射場。對此,不少人都表示疑惑,新修建的發射場難道和之前的四大發射場有什么區別?又或者說是處于不同的戰略需求,所以才會在浙江寧波再次修建一個發射場?
發射場不夠用
事實上,之所以會在已有四個發射場的前提條件下,繼續建造發射場,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國的發射場不夠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早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計劃有高達30次的衛星發射計劃,只可惜受限于發射工位數量,最終這個計劃沒能成為現實。一直到2017年年末,我們國家也僅僅只發射了16次衛星,這和計劃之中的衛星發射數量,相差實在太大。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再修建一個發射場,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了。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之中,隨著我們國家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越來越完善,我國注定會進行越來越多的發射任務。倘若發射場數量不夠的話,那么與之相關的航空航天任務,都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自然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情。
商業衛星的發射需求
其次,就我國已經擁有的四個航天發射場所處位置來看,基本上都位于偏遠地區,和城市的距離十分遙遠。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就在于這四個發射場修建的目的,本就是為了我國的航天發展以及軍事發射任務而建造。因此,自然不可能像此次寧波衛星發射場一樣,就建立在距離城市并不遙遠的地方。
就已有的四個衛星發射場發射經歷來說,對我國航空航天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絕對值得人們紀念。可稍加思索就會發現,這四個發射場都很少用于商業衛星的發射。而在未來的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進程之中,商業衛星絕對是所有發射上天的衛星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修建寧波衛星發射場,自然也就是十分必要的。
地利與人和的推動
那么為什么會選擇在寧波象山修建衛星發射場呢?如果是需要靠近城市的話,可以選擇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事實上,這樣選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象山位于北緯30°,和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以及美國肯尼迪發射場位于同一緯度,滿足了發射場建造時對低緯度的需求。不僅如此,當火箭殘骸降落的是偶,因為寧波處于沿海地區,人們還不用擔心它會砸到人或者建筑。
除此意外,就寧波的經濟發展來看,如今的寧波已經有了十分成熟的電子、航天零部件等相關配套產業。甚至就連航天研究院,寧波周邊也并不缺少。因此,只要寧波航天發射場需要,就能夠直接獲得相應航天產業鏈的服務。在地利與人和的雙重優勢之下,選擇在寧波斥資200億修建發射場,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