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民司法》:交通肇事后現場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的定性

歡迎加入“刑事備忘錄”刑法、刑訴討論第四群(一群、二群、三群已滿額),欲入群者請先添加本人微信號hftjctjh或者掃描本文底端二維碼加我好友。PS:已加入一群、二群、三群的朋友請勿重復要求入群,謝謝。


  【裁判要旨】行為人交通肇事后在現場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將被指使人送往交警隊后離去,可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

  【案號】(2011)溫樂刑初字第152號;(2011)浙溫刑終字第191號

  【案情】

  公訴機關: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費某某。

  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2010年12月25日9時30分許,被告人費某某在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資格的情況下,駕駛裝載石料的皖K5B323解放牌重型自卸貨車(核載12405KG,超載35020KG,超載率282%)從樂清市虹橋鎮灣底村開往樂清市臨港開發區圍墾工地。當日9時45分許,車輛途經虹南大道蒲岐鎮寨橋村路段時,遇行人錢云會(被害人)在車前方突然從道路右側向左橫穿,費某某鳴喇叭,向左打方向并緊急剎車,但仍避讓不及,車頭左側將錢云會碰倒,左前輪碾壓其胸頸部,致錢云會當場死亡。肇事后,費某某指使他人頂替,企圖逃避法律追究。經溫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認定,該交通事故中,費某某負主要責任;經法醫鑒定,錢云會符合遭機動車輛碰撞、碾壓致頸部、胸部重度毀損傷而死亡。

  另查明,案發后被告人費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與被害人親屬就民事賠償部分達成調解協議,被害人親屬獲賠105萬元,并已履行。

  【審判】

  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費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向樂清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被告人費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費某某沒有逃離現場,不構成逃逸,請求對費某某適用緩刑的辯解和辯護意見。

  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費某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未取得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嚴重超載駕駛,造成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且負該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適用法律正確。對被告人費某某及其辯護人提出的費某某沒有逃離現場,不構成逃逸,請求對費某某適用緩刑的辯解和辯護意見,經查,被告人費某某在肇事后要求黃某頂替,并在交警到達事故現場時自稱系肇事車主,隱瞞自己為肇事者的事實,并和他人將黃某送至虹橋交警中隊,其本人則回家換了肇事時所穿的衣服。黃某歸案后指認被告人費某某系真正的肇事者,費某某歸案之初拒不承認,后才予以承認。被告人費某某雖無逃離現場的行為,但其找人頂替,顯然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客觀方面表現為隱匿自己為肇事者,其行為符合逃逸的實質要件。被告人費某某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告人及辯護人關于不構成逃逸的辯護意見,不予采納。被告人的辯護人辯稱費某某僅負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歸案后認罪態度較好,系初犯、偶犯,并且被告人委托代理人與被害人親屬達成賠償協議,被害人親屬獲取賠償款105萬元,要求對費某某從輕處罰的辯護意見與查明的事實及相關法律相符,予以采納。綜合被告人犯罪事實、情節、危害后果及其認罪、悔罪表現,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一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之規定,判決被告人費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費某某上訴提出:(1)一審判決認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錯誤。客觀上自己沒有逃離現場的逃跑行為,雖然在現場沒有承認自己是肇事司機,但一直沒有離開現場,且主動向交警說明自己是車主,直至跟隨交警去虹橋交警中隊。主觀上自己不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讓黃某頂替自己作為肇事者,主要是擔心不能獲得保險理賠,即考慮經濟利益而并非意圖逃避法律追究。被害人在事故發生之時已經當場死亡,自己開始沒有承認是肇事司機的行為并沒有擴大事故的損害結果。(2)其未取得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和嚴重超載駕駛已作為認定交通肇事主要責任的情節,原判又將該兩個情節作為量刑情節,屬于重復處罰。綜上,原判量刑過重,請求從輕改判。

  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證據與一審判決所認定的一致,且被告人費某某對未取得駕駛資格并嚴重超載駕駛機動車,造成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后指使黃某頂替的事實均沒有異議,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予以確認。

  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費某某違反國家有關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未取得駕駛資格并嚴重超載駕駛機動車,造成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負該事故的主要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費某某交通運輸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找人頂替,隱瞞自己是肇事司機的行為,應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費某某關于一審判決認定其逃逸不當的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納。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法定刑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費某某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找人頂替,嚴重妨害公安機關的正常偵查活動,且社會影響惡劣,應予酌情從重處罰。原判鑒于費某某認罪態度較好,被害人親屬已獲得巨額賠償等情況,以接近法定最低刑從輕判處,原判量刑適當。因此,費某某及其辯護人關于原判量刑過重的理由不成立,亦不予采納。原判定罪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之規定,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一、被告人交通肇事后在現場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將被指使人送往交警隊后離去,可以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

  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較為常見、多發。肇事人逃逸會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損失得不到賠償,社會危害性顯著增加,同時也增大了案件查處的難度。為嚴懲此類犯罪行為,1997年刑法明確將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規定了比普通交通肇事罪更重的法定刑。為準確理解與適用該條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33號)(以下簡稱《解釋》)第3條對該條文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即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條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解釋》界定了逃逸的范圍,廓清了審判實踐中的模糊認識,確保了不枉不縱,但對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把握仍存在兩種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行為人肇事后,只有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肇事現場,才可以認定逃逸;另一種觀點認為,從該條文保護的法益看,行為人肇事后是否逃離現場并不是刑法規制的重點,行為人是否救助被害人的行為才是重點。申言之,行為人肇事后在現場冷眼旁觀而不為任何救助行為,甚至指使他人冒名頂替、作偽證,亦可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

  關于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條文的理解與適用,筆者認為,結合《解釋》的規定,成立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行為人肇事后逃跑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這是成立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條件。審判實務中,絕大多數肇事人逃跑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逃跑系懼怕受害方或者其他圍觀的群眾對其毆打,或者基于一時恐慌,這些人在逃跑后通常能夠通過報告單位領導或者主動投案等方式接受法律處理,由此體現出二者社會危害性的差別。《解釋》明確將逃跑的前提條件界定為為逃避法律追究,避免了打擊范圍的擴大;其二,行為人具有逃跑行為。關鍵是對逃跑的認定,有觀點認為,逃跑是指逃離事故現場,換言之,行為人逃離了事故現場,即成立逃逸,未逃離事故現場,則不成立逃逸。這顯然是從形式上、字面上把握逃跑的涵義,背離了立法初衷,對于審判實踐中頻繁發生的諸如行為人交通肇事后不離開現場,具有實施救助的條件而不實施救助行為,甚至在現場掩蓋罪行的嚴重情節,便不能給予嚴懲。筆者認為,對逃跑的理解必須結合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立法目的及規范的價值予以把握。我國刑法之所以僅在交通肇事罪中將逃逸規定為法定刑的升格情節,而不在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罪名中作出類似規定,是因為行為人對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產生的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后果,主觀上是一種過失。在此場合,往往有被害人需要救助,刑法可以期待肇事人給予及時救助,因此,該條文的立法目的是促使行為人于肇事后及時救助被害人,防止交通肇事危害后果(被害人的死傷等)的進一步擴大。因此,逃跑行為不應僅限于逃離肇事現場。此外,《解釋》規定的逃跑也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交通肇事后,即使行為人沒有逃離事故現場,但在事故現場袖手旁觀,不實施救助行為,或者毀滅罪證,指使他人冒名頂替、作偽證的,也符合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

  本案中,費某某肇事后,雖已在現場報警,但其在現場附近打電話指使已離開現場的黃某自認是肇事司機,并在交警到達事故現場時仍隱瞞自己是肇事司機的事實而謊稱黃某是肇事司機,其目的就是讓黃某頂替自己承擔法律責任,費某某案發后逃避法律追究的意圖明顯。且之后在樂清市虹橋交警中隊,費某某確認黃某被公安機關誤認為肇事司機后,仍沒有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而是逃離公安機關;當日下午,費某某還是沒有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而是公安機關在掌握費某某是肇事司機的情況下以肇事車車主名義口頭傳喚費某某到案。在第一次詢問過程中,費某某仍存僥幸心理,繼續隱瞞事實,拒不供認。綜上,費某某交通運輸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找人頂替,隱瞞自己是肇事司機的行為,應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

  二、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的行為能否獨立構成他罪?

  對于該問題,審判實務中大體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已經侵害了另一種法益,擾亂了司法秩序,可以認定為妨害作證罪,與交通肇事罪數罪并罰;第二種觀點認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包含行為人未逃離肇事現場而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以逃避法律追究的情形,故對上述情形不宜一概以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證罪數罪并罰。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

  交通肇事發生后,行為人逃離事故現場,后又為掩蓋罪行、逃避法律追究而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的,在此場合,行為人交通肇事后為躲避法律追究而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已完全滿足交通運輸肇事逃逸的要件,行為人又采取賄買等手段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的,又侵犯了另一種新的法益,擾亂了司法秩序,單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已不足以體現刑罰對后一危害行為的規制,此時,宜以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證罪數罪并罰。

  交通肇事發生后,行為人如果未逃離事故現場,而是采取賄買等手段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以逃避法律追究的,此時,行為人指使他人頂替、作偽證的行為是肇事后逃避法律追究的手段之一,符合交通運輸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已被吸收在交通運輸肇事逃逸情節中,不能再單獨認定妨害作證罪。反之,若再另認定妨害作證罪,即為重復評價。

  本案中,被告人費某某交通肇事后未逃離事故現場,其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指使黃某頂替,一、二審均將其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找人頂替的行為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從重處罰情節,未再認定其他犯罪,是正確的。

  文/張向東 (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逃避責任將交通肇事被害人送至醫院后逃跑構成逃逸(最高法院出版物公布的參考性案例中確定的審判規則)
交通肇事后借故離開現場是否認定為肇事后逃逸行為?
“肇事后逃逸”情節不得既作為入罪條件又作為量刑情節被重復評價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已作為入罪情節則不能再作為法定刑升格的情節
交通肇事者擅自離開 可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更正]最高法:交通肇事后指使他人頂包如何定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新乐市| 七台河市| 洮南市| 大新县| 漳平市| 扶沟县| 富宁县| 大同市| 涟水县| 长岛县| 海阳市| 湖北省| 安陆市| 社旗县| 潢川县| 阿拉善盟| 白沙| 大港区| 客服| 永宁县| 福州市| 抚顺市| 外汇| 民和| 毕节市| 鹿邑县| 沁水县| 波密县| 徐闻县| 尉氏县| 哈尔滨市| 萨嘎县| 井冈山市| 桐乡市| 屯门区| 三台县| 铁力市| 高陵县| 徐汇区|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