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5年1月23日12時30分左右,被告人蘇某某駕駛電動三輪車,在本市東城區芒山路刑警大隊門口路段調頭轉彎時,與甄某某駕駛的電動二輪車相碰撞,造成甄某某右側額、顳、頂部硬腦膜下血腫,經鑒定構成重傷二級。他人撥打急救電話后,急救車將甄某某接走,見現場沒有其他人了,蘇某某便離開現場。2015年1月27日,被告人蘇某某到公安機關投案。經認定蘇某某負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
【審判】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被告人蘇某某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駕駛三輪車致一人重傷,負事故主要責任,且肇事后逃逸,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訴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本院予以支持。辯護人認為,被告人蘇某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系自首;并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依法可從輕處罰。辯護意見成立,予以采納。永城市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8日作出149號刑事判決,判處蘇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宣判后,蘇某某未提出上訴,公訴機關未抗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法院評論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法定刑升格的條件(情節)之一。但在本案中,被告人蘇某某的逃逸行為不應作為法定刑升格的情節,具體理由如下:
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分清事故責任是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礎?!疤右荨弊鳛榻煌ㄕ厥伦锓ǘㄉ竦臈l件,須以肇事行為本身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為前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交通肇事致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始構成交通肇事罪。在本案中,根據案件事實與證據,除發生事故后逃逸,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及經驗法則,蘇某某的其他交通違法行為并不足以使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交警部門亦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第1款,作出事故責任劃分。換言之,被告人因逃逸而致其負事故主要責任,若其未逃逸,則不構成交通肇事罪,亦即,在本案中,逃逸行為已作為入罪情節。根據禁止重復評價原則,本案被告人的逃逸行為不得再作為法定刑升格的情節,故本案應適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一檔法定刑,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