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公益課上,我們學習了如何讓孩子快速有效地記憶詩詞。在課程上一位家長朋友這樣說到:“記東西本是一件痛苦的事,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文、古詩詞,有什么用!?”
確實古詩詞在現代社會中實際運用的地方,少之又少。但還是我卻絕不敢茍同這位家長朋友“古文、古詩詞無用”的說法。你們還記得初中第一堂課講的是什么嗎?可能99%的人都無法記得了。我的初中第一堂課上,老師在黑板上洋洋灑灑地寫下:“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當時不太懂它的含義。語文老師說,你們先背下來,以后慢慢就懂了。二十多年過去,老師第一堂課的場景我任歷歷在目。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觸景生情,總會懂的。
關于詩詞背誦,它不只是考試中必考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傳承。我們記的不只是詩,更是在接受中華5000年人文思想的熏陶。詩歌是在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是孩子們在汲取文化底蘊的養分塑造自己人格的過程。
希望當孩子回憶起童年的啟蒙教育時想到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先天下之憂而憂。”而不是“擦干一切陪你睡”“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
“小學就必須必須能背誦的100首古詩”希望家長朋友們收藏,在孩子心理埋下文藝的種子,為孩子的文化修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