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頭暈、疲憊、頭痛的時候,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額,或者用拳頭輕輕敲打它,這樣會感覺舒服很多。您可別小看這個動作,這無意間的一敲一打,正好刺激了我們身上心腦問題的核心——眉心,又稱“印堂”。
觀印堂顏色辨健康
通常而言,印堂周圍顏色紅潤、明亮、圓潤,皮膚顏色白里泛紅,有光澤,飽滿不皺縮,說明氣血運行正常、身體健康。如果印堂呈現其他顏色,往往意味著相關臟腑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則要加以警惕,提防疾病來襲。
印堂發白
肺功能不佳或患有呼吸系統、心臟疾病的人,印堂部位常會發白,中醫也有“肺氣不足,印堂蒼白”的說法,心氣虛或心寒虛時更加明顯。脾肺兩臟氣虛,則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下降,肺的宣降功能減弱,出現頭暈、有痰、食少腹脹、大便不成形等癥狀。
這類人平時可以喝點黃芪粥。取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茯苓15克,生姜6克,大棗5個,小米100克。前四味藥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小米和棗,熬煮成粥。早晚喝一碗,可以健脾補肺、開胃益氣。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補中益氣丸。
印堂青紫
如果印堂呈現一種淡淡的青,沒有光澤,可能是肝氣郁結所致。這類人通常會有胸口悶、喘不上來氣、情緒抑郁等情況。
厚樸花、玫瑰花、佛手均可疏肝理氣,平時可用來泡水代茶飲。按摩太沖穴也可疏肝健脾、理氣和胃,調暢氣機。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用手指沿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線向上移壓,能感覺到動脈搏動處便是太沖穴。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每次10分鐘。中成藥可選擇柴胡舒肝丸。
印堂紅赤
印堂發紅有肺火。如果印堂發紅或者紫紅,說明肺部有積熱,屬于肺火。這類人常出現口鼻干燥、呼氣熱等現象,很容易傷風,并出現高熱、咳嗽、痰黃稠而黏、舌紅苔黃等癥狀。
祛肺火可以從飲食上調理,多吃一些偏涼性的食物,如冬瓜、百合、菠菜、白蘿卜、梨、枇杷等,可以清瀉肺火。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清肺抑火丸、板藍根顆粒、梔子金花丸等中成藥。
印堂色黃
黃色屬脾,印堂色黃的人,可能有脾胃方面的疾病。特別是脾胃功能比較薄弱的老人,更容易出現印堂發黃的問題,同時會伴有經常性的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
平時注意飲食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要常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適度運動增加胃動力,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龍膽瀉肝丸等中成藥來祛除內濕,以達到較好地治療效果。
印堂色黑
如果印堂隱隱呈現灰暗略帶黑的氣色,提防心腦病。這往往說明心臟功能不佳,腦部供血不足,提示可能有心腦缺氧甚至心肌壞死的情況。
心腦疾病癥狀較輕時,通過點壓、按揉印堂,可以促進心腦供血、供氧,預防血管病。在此基礎上配合按揉內關穴(手腕內側腕橫紋向上兩橫指處),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改善心腦血管的藥物,效果都會更好。
按揉印堂的五大功效
在中醫看來,印堂出現問題多是因為虛弱所致。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只要按摩一下眉心,疲勞癥狀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具體有以下五大功效:
1
醒腦通竅明目
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兩眉間的皮膚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覺到一種脹脹的感覺向兩側發散,那是陽氣在沖擊,之后您就能感覺到腦子特別清醒,眼睛也特別明亮。
2
改善視力
經常按摩印堂穴,還可以使頭腦反應敏銳,增強記憶力、改善視力減退。
3
緩解鼻炎
此穴對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與之伴隨而來的頭昏、頭痛、嗅覺功能減退等癥狀,也具有明顯的調理和改善作用。
4
減輕頭痛
按摩印堂穴,腦供血問題就會有改善,對緩解由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癥狀有很好的效果,一般的頭痛立刻就能見效。
5
助眠
按摩印堂,還有助眠作用,效果很顯著!
如何按摩印堂穴?
印堂穴很好找,位于臉部正面,左右眉間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點穴提拉法
● 右手的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彎曲;
● 將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處,用指腹揉按穴位,用力適度;
● 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大約2~3分鐘;
● 也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兩眉間的皮膚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100次。
艾灸法
手持艾條溫和灸印堂10分鐘左右,溫度要適宜,不能太燙,可以一邊艾灸一邊用手點按此穴。
梳刮法
也可借助工具,用牛角梳從印堂沿著眉棱骨刮到太陽穴,效果更好。
教您一套面部保健操
印堂穴的輻射面也很廣,它本身位于眉心正中央,向下到兩眼之間,被稱作“山根”;向上到發際線處,則被稱為“天庭”。這套面部保健操,以印堂為中心,搭配面部其他一些穴位共同按摩,對于緩解鼻炎、頭痛、眼睛疲勞都有不錯的療效。
預備動作
上身端正坐位,眼平視前方,注意力集中,全身放松,雙手掌相互搓熱。
按揉風池穴
以雙手拇指分別抵住兩邊風池穴位,其余手指可包住頭部,旋轉揉按。
功效:疏風散邪、宣鼻開竅。
主治病癥:鼻炎、鼻淵、目赤痛、頭痛、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等。
按揉百會穴
以右手食、中指旋轉揉按百會穴位。
功效:清頭散風、開竅醒神。
主治病癥:鼻塞,頭痛,目眩,耳鳴等。
按揉印堂穴外推至太陽穴
用雙食指按壓印堂穴位,然后沿眉骨下方向外推至太陽穴位。
功效:明目通鼻、疏風清熱、寧心安神。
主治病癥:鼻炎,額竇炎,頭痛,眩暈,失眠,鼻出血等。
按揉睛明穴
以雙手食指旋轉揉按晴明穴位。
功效:明目疏風、泄熱通竅、祛風通絡。
主治病癥:鼻塞流涕,前額痛等。
按揉迎香穴
以雙手食指旋轉揉按迎香穴位。
功效: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主治病癥: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鼻癢,面神經麻痹,面癢,面腫等。
按摩整個面部
最后,再次搓熱雙手掌,以掌面從內到外按摩整個面部。
功效:補氣、通竅、活血。可將陽氣匯聚于面部,并鞏固療效。
主治病癥:鼻炎,鼻竇炎,尤其是鼻癢,鼻涕多者,鼻干。
資料來源:悅讀中醫、養生參考、養生中國、廣東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