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無夢到徽州——古黟的風色

1

      時令正好清明,北京朋友來皖南游覽。我竭力向他推薦,說中國最典型、最美的農村風光,若以行政縣級區域整體論,那一定是黟縣。不論田園風光,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徽州文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其鮮活性和可觸性,黟縣都是一個最好的范本。而且,那里還有陶淵明的后裔可以參訪。

      漁亭是進出黟縣的主要孔道。它處于休屯盆地的頂端,過去是新安江上游最重要的碼頭。新安江(橫江)在這里接納了從黟縣過來的漳河等支水。過去進出黟縣及贛東北的物資與人流基本在這里集散中轉。今天則是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新開的黃祁景高速公路的接引專線,在此與老的屯祁公路匯合。

       從漁亭出發,公路順漳河水曲折上行,感覺上就是進山了。漳水從路左側嘩嘩淌過,兩岸青山遮蔽,愈來愈青翠,四望皆碧,甚至有些昏暗。不從車窗里探出頭來,看不到山峰峰頭,但山脊上爆開的紅艷杜鵑花照樣令人心動。不知拐過幾道彎,拐進一個山啞口時,可看見一方”桃源洞“的石碑,接著還有一個”潯陽釣臺“的石碑。據說,這桃源洞,過去是一個真正的山洞,是進入黟縣城關的要隘關口。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建設公路才被炸開。再往前行,前方天際亮堂起來,豁然呈現出一個寬廣坦夷,約99平方公里的一個盆地。盆地如同盆景,水系縱橫、田陌周正,房舍櫛比,桑麻稻菽,散落著星星點點的村落,西遞、宏村、南屏、屏山、碧山、關麓、秀里、塔川、盧村。。。中國古村落的一批代表作品集中在這里。若把漳水名字改成武陵溪,簡直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情景再現。“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入。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桃源事渺茫,紀述各殊致。”陶淵明《桃花源記》開篇說,“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這其實寫文章的一種筆法,如同以前鄉村說書的開篇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講故事。童話則這樣開篇:在很久很久以前,很遠很遠地方,有一個公主,等等。對詩詞文賦創作作史實考據,是緣木求魚,如實錘考證“武陵”之名字,會把人帶到溝里去。“武陵”名字用的地方多,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都在不同時代用過“武陵”名字。黟縣南屏村前面的河就叫武陵河。黟縣近鄰祁門縣也有條“武陵溪”,只不過我不清楚祁門這個武陵溪能否通黟縣。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為之名焉。“先生”具體指誰,本是托詞,是也是,是也不是,并不足訓。歷史上或仰慕高風或附庸風雅,按名人文章取名改名的地方眾多,不勝枚舉,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并不需要一一厘清。

      然而,文章中的情境未必是真的現實,但卻可能是現實的模擬。陶淵明一生行跡,主要以九江為中心,在長江岸邊游移。他當過一段時間的彭澤縣令。過去彭澤縣區域面積很大,今安徽東至縣過去曾為彭澤縣一部分。古黟縣也是地域廣大,今天池州石臺及祁門等地方都曾為黟縣地。所以彭澤與黟縣兩地實際為鄰居,空間距離并不遙遠。陶淵明本人到過池州可以確證,因為他有首詩《使都過錢溪》,這錢溪就是池州大通(今屬銅陵)的梅根冶。說陶淵明來過黟縣,雖無確證,但他順便路過游覽黟縣的可能性很大,以黟縣作寫作“模特”的可能性也很大。除了黟城所在的這塊99平方公里盆地,地處黟縣、石臺、祁門三地交界之處的柯村,這個日漸出名的“油菜花盆地”,也非常符合文章描寫的意境。”黟邑小桃源,煙霞百里寬。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這首詩廣為流傳和引用。舊傳為李白所寫,后訂誤為南唐許堅所寫。不論唐還是南唐,距離晉代都不遙遠,記憶尚未褪色。可見那時人們就已經把黟縣視作桃花源了。

2

      我們直奔陶村。陶村原來名氣并不大,但1992年央視報道了《陶氏宗譜》在那里被發現,陶村被認定是陶淵明后裔遷居地,才為人們所知。近年似又歸于沉寂。         

      我們請來陶氏后人陶路路。他應是陶家67代傳人了。他帶著一個木匣子,打開蓋,里邊是一本薄薄的紙面灰黃的抄寫手冊。這就是當年發現的《陶氏宗譜》。這本家譜修于清同治年間編修的族譜。“上溯其源,而源有本,下窮其流,而流不紊“。該譜以后漢陶丹為始祖,記載了到修譜時共37代陶氏列祖列宗的名諱、生辰、忌日、葬地及孺人的姓名。其中說明陶氏祖居江西鄱陽,黟縣是35祖陶庚四,脈出陶淵明二子陶俟,因元朝兵亂,出游到淋瀝山。注意,淋瀝山亦稱南山。“愛其山川奇勝,風俗淳古,遂卜宅居之”。他先居南屏村,后因南屏村日漸繁華,遂再遷至陶村。

      陶庚四遷入南屏村后,寫過一首詩:卜宅南山下,依然氣象新。地鐘淋瀝秀,俗愛古風淳。陶淵明有詩:“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南山雖不同,但骨子里的遺風遺韻還是相通的。觀其族譜,對照山川地形,不能不承認陶氏祖先確實有眼光。陶村隱蔽而生活方便。空間距離黟縣城不過十華里路程,同時又是真正的山林田園,完全符合“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離俗不離世,遁世不辭義。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之意境要求。

      在徽州獨特的文化地理單元里,徽人普遍把子孫習儒業、入仕途、賺取功名和社會地位作為終極追求。秦時,徽州即置歙黟兩縣,黟縣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但細細比較,黟縣與徽州其他地方還是有些許細微差別。如在”學而優則仕“的主流之下,黟縣雖說不上是集體“淪陷”,可登第者、入仕者明顯要少,名重朝野的高官更少。徽州的狀元、進士主要出在歙縣、休寧。歙縣且不論,而休寧是從黟縣分析出去的。在某種程度上,黟縣比祁門也遜色,祁門御醫文化發達,距離朝廷比黟縣也近。

      這與黟人對官場仕途刻意保持距離有關,”寧以一布衣而不為萬乘所屈”,“其風最為近古”。仕農工商 ,  黟人似對登第入仕并不那么特別的渴望, 更在意務農技藝經商等, 既把之當成謀生手段,也把之看作人生目標。與歙縣西溪南、唐模、雄村、棠樾等比較,  西遞、宏村、南屏、碧山等世家大族, 更在意耕讀傳家,世代永居。他們來黟原因各不相同,但他們不論是避難避禍,還是尋找桃花源,最后都將此地作為永久居所, 成為世代建設者。這與志在朝庭廟堂,只是暫居壟畝,臉上總貼著”待招”字樣的人大不相同。如同生活是為了當官,還是當官為了生活的差別一樣大。丈夫志四方,不辭萬里游,新安多游子,盡是逐蠅頭,風習漸成俗,持籌遍九州,黟縣古四塞,人情樂古丘。既不事機巧,安能執鞭求。這首廣為傳播的《紀邑中風土》, 也能說明黟人經商不完全是因為生活所迫、萬般無奈下的選擇,其主動作為的痕跡更為明顯。徽州宅第別具一格“商”字門的設計,不知是否是黟縣發明,但在黟縣應用較多。西遞胡昌翼家族明經胡拒絕仕途,壬派胡氏幾百年間,崇尚讀書,卻以務農經商為主,后世家族培養官員,主要目的也是以仕保商,完全是商業上的一種算計。二十世祖胡貫三,最后成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陶村陶氏一族,”承先祖德“,書也讀得好,但“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極少人入仕為官,經商則傾力作為,風滿帆正。陶村陶家一家積聚的財富,可比毗鄰的赤嶺村六大家:六家半門樓,陶家一門樓。黟人的這些思想和行為,是不是令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春秋那個助越滅吳的大夫范蠡歸隱經商的范兒?

      黟人隱藏著的“隱逸”這一士大夫傳統,是黟土散發著久遠時代的高古氣味的來源。離開仕途俸祿,在田園山林,在田野蓬艾之間,做順天合理之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行健不輟,使得家族永續,使得生活永續,使得文化永續。好讀書 ,“毋入仕”。這深埋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的火種,在古徽州讀書入仕做官的厚重土壤中,也從沒熄滅。它的存在,打破了對徽人徽商的單面認識,豐富了徽州“賈而好儒”的形象,徽州的”儒“并不只有“仕”這單一價值取向。黟縣獨具的桃花源氣質,原來是桃花源中人塑造的。

     遠眺淋瀝山。如屏如畫。如詩如歌。草木葳蕤 ,掩埋了一切過往 。鳥音繚繞,帶走了凡間俗塵。三國時,孫權欲與魏蜀爭天下,深感“腹心未平,難以圖遠”,遣威武中郎將賀齊征討黟歙山越。山越黟帥陳仆聚集二萬戶屯居林歷山抗拒。最后被賀齊所滅。以至后世骸骨“散發磷火”,入夜觀之若金燈。此后,淋瀝山再難見兵鋒。直至太平天國,曾國藩把自己進攻南京的”江南大營“設在祁門縣,淋瀝山作為黟縣與祁門的界山,才再次成為重要戰事地點。據說清庭與太平天國軍往來沖殺,蹂躪皖南將近十年。就在那時,高樓連苑的陶村被焚毀,并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因建設陶嶺水庫被埋入水底。今陶村已與赤嶺行政村合而為一。陶村陶氏后人,如今也星零四散了。有意思的是,我問陶路路現在從事何種工作,他說他工齡已滿30年,退休了,現在在家帶才2歲的兒子,也在謀劃另一份從商工作。

3

      陶村村口修建有“守拙園”。意取陶淵明的詩: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穿過高大樸拙的石牌坊,走上數十步石階,是一假山石,假山石上鐫刻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是整個園子的導入詞。

     “守拙園”是集陶文化研究、休閑養生、非遺展示、旅游觀光一體化的田園綜合體。是黟縣本地人胡中權的新作品。他說,他是緊鄰陶村的碧陽南屏村人,從小對這一帶非常熟悉。他主要依據陶村的傳說,和陶家后代的陳述,以及自己對陶淵明的研究,對照著陶淵明的的《歸園田居》詩,按照黃山市“百村千幢”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中的異地搬遷模式,搬遷修整了陶氏祖塋、陶家池塘、陶嶺古道、陶氏宗祠等,另修建有草屋八九間。他自1989年參與《菊豆》的道具制作工作,一發不可收,長期跟隨張藝謀、李安、馮小剛等學習并得到任用,成為國內知名置景師。2008年回鄉開始創業,先是開發建設了秀里影視村。2014年開始開發建設守拙園。他一手修舊如舊功夫,出神入化。胡中權引導著我們邊走邊看,嘴里滿是陶淵明的詩,說得上是爛熟于心,倒背如流。看來確實是下了十分功夫。園中兩處景觀我比較關注,一是他沿用了現代造景中的無邊界泳池的手法,造了無邊界池塘,將園子與周邊山水融在一起。既給秀麗山水增色,同時又平添了一景。這值得自然景色優美、生態良好地區借鑒。另外一個是用收集來的大大小小100多塊石刻門額,做了一面集雕刻技術和書法藝術于一體的巨大照壁。這些門額來自整個大徽州,各個年代都有,楷行隸草篆各種字體齊全。不少字古拙難認,反映了徽州深厚的文化修養。據說來此游覽的人,經常被其中的字難倒。

      在”守拙園“的觀景平臺上,黟縣獨絕的田園風光盡入眼底。環山如黛,曠野平疇,古村落古民居星落,近處可以看到南屏、關麓、古筑等村,遠可以看到碧山、宏村、塔川等, 疏密有致,如一幅畫。似乎在黟縣盆地,有高人做過宏觀景觀設計,讓風水勘察、布局規劃、土地整理、景觀設計、甚至房屋外部造型上,都符合天人合一的旨趣,很和諧協調。讓人覺得,這就是理想中的桃花源。或者,桃花源就應當這樣被打造。然而,翻看黟縣志書,卻很難找到進行統一規劃并世代予以貫徹的人。形成當下的環境美色,并不靠行政指揮和后世規劃設計。完全是中國風格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結果。這植根于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是一種天生的、自覺的審美感覺。

      溯及魏晉,及唐宋以降,現實世界中的桃花源追求就是田園生活,就是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的農家生活場景,春種秋收,播豆除草,渴望收成,人事往來,賦詩飲酒,這是中國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純粹的自然風光,則歸入仙境里了。東漢仲長統對田園生活有詳細描述: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外木周布,場圃筑前,果園樹后。要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養親有兼珍之膳,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時,則烹羊豚以奉之,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歷朝歷代,士大夫們,包括文人和官員,詠田園詩代有杰作,并逐漸形成了一個集體想象和文化傳統。田園,才是安放文化和靈魂、安放人生的地方,是個人修養和品格的象征,是雅與俗的身份分野。田園生活,成為他們熱切向往和強烈追求,甚至成為為人做官的最高成就表征和最后歸宿。隨著世事流轉,極致程度上,田園生活概念衍化變味,日益庸俗化,成為名士們避世避責、自許清高的一種標榜。但是,回歸田園,買田置宅,安居繁衍,耕讀傳世,與天地同化,人們的桃花源夢想從沒失去,總是在世代追求。而現實生活離田園卻越來越遠。環顧國內田園建設,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后要么建成了堡壘,要么建成了私家園林,而桃花源無處可尋。只有黟人有歷史的幸運,在原初的意義上,充分利用天然條件,建設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深入觀察,黟縣盆地不僅風物環境改造桃花源化,鄉村社區生活也有桃花源遺風。讀書人不能缺少精神交流,與外部世界有空間隔離,老死不相往來,但內部社會生活還要正常運轉。黟縣楹聯文化特別發達,即使在儒風昌盛的古徽州,也是別具一格,特別突出。這是古代士大夫典型的 “語言通脹“游戲,里邊隱藏著不被外人所打擾的山水田園之樂,是古黟的風雅趣味外泄的標識。

      天色慢慢暗下來。鄉村特有的氣氛彌散開來。陪同我們的朋友催促我們回去。黟縣盆地現在建設量巨大,觸目所及,可以看到不少施工現場。很多農民在翻建住房。沿途都在修路,我們來時,還被修路的機械堵住了一段時間。他們擔心,回去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建設是必須的。黟縣美景,并不是天然形成,實際是經上千年歲月的人工不斷打造 。過去黟縣建設,成功避免了庸俗化,現在則要應對市場化,過度商業化的侵蝕 。黟縣小盆地,到底多少人口房屋道路才是適宜的,我并不清楚。但資本的力量,世人已有領教。黟縣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傳統文化,優美的田園風光,都是當今極其稀缺資源,吸引資本眼光,并導致大批資本進入勢所必然。但資本有資本的邏輯。如何善用資本力量,小心塑造新生態,這是更加沉重的歷史任務。新生態,必須是體現五大發展理念,綜合社會、經濟、文化、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的大生態體系,并不只是種植幾棵樹和搞點小園林綠化。生態是有機的生命共同體,拆開去,七寶樓臺便要坍塌了。

      黟縣行政地盤在秦朝時最大,以后越來越小,如今固守著最后一塊陣地。守拙即是守田守已,胡中權就說,我做的東西,可以放幾年幾十年,幾代幾十代,它們將來都會變成古物,變成歷史,變成家鄉不可移動的文化。對此我表示欽佩。也驚異于他的信心與雄心。要后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我曾到美國參觀過阿米什社區,是德國和瑞士去美國的移民后裔,為維護自己獨特的宗教價值觀,主動隔絕現代的生活,不用電力和汽車,一切生活設計都以太陽和水能為動力,完全自然生態,對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做出了系統的安排。在現代社會環境下,這需要極大的集體意志,甚至國家意志,有時實際是超出底層能力的。

4

      我們晚宿“塔川書院”。它隱藏在古村塔川的一片林木里,是由五六幢古民居改造的新式民宿。距宏村僅2公里。塔川村的房前屋后,村周田頭,到處是高大挺拔的楓樹、樟樹、梓樹、榧樹,其中烏臼樹樹形最好看。它們伸展著極有造型感的枝條,妥妥貼貼、順服地粘附在大地之上。秋天時,這里的烏臼樹、楓樹會隨著霜露漸濃,而逐漸改變顏色,形成黟縣桃花源的一大景觀。塔川秋色,已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大秋景之一。

      清晨,即被窗外潺潺水聲喚醒。我穿過一圈由竹枝編的籬笆墻,踱出院子。經過一塊菜園,再經過一片還未翻泥備耕的稻田,遠看晨霧繚繞著的平川,近察沾著晶瑩露滴的新桑、油菜莢、蠶豆花,感受著光和著風貼著皮膚掠過,內心如水般融化。隨風飄來黟縣農人的對話,我一句也未聽懂。這如鳥鳴般婉轉、如蛙聲般聒噪的聲音,本身如那些古代建筑一樣,也是這里古老文化的見證。聯想到徽州一句俚語,黟縣蛤蟆,歙縣狗,祁門猢猻翻筋斗,休寧蛇,婺源龍,一犁到磅績溪牛。黟縣人的解說,蛤蟆好啊,捕螟蚜,護苗芽,勤食四方善騰躍,安居桃源樂為家,夏夜豪情歌一曲,知音欽敬點頭嘉。感覺懵懵懂懂,恍恍惚惚,自己真的一腳踏虛,穿越了百千年,“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在這里窺探著往昔的生活痕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黟縣西遞、宏村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評語是: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是人類古老文化的見證,是傳統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是與自然結合的光輝典范。這兩個村莊的建筑與街道布局體現了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它們的街道布局、建筑與裝飾、整體房屋及上下水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評語非常精到,但這是純技術性的評價,而且只涉及西遞宏村二個古村落。我總覺得其還缺了什么。我忽然明白,它還缺對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價值觀的深度欣賞。桃花源里人家,這是一個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活性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涵蓋了最具原生態和直觀性的物化遺存,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文明。打開的是畫卷,前出的是歷史,展望的則是永遠。這是中國人對人類發展的貢獻。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徽學會顧問

主辦單位:黃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吳艷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徽州百村】黟縣陶村風光
守拙園|何處尋桃源 守拙歸園田
中國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秀在皖南古村落
那些不容錯過的景點!原來黟縣可以這么玩
逛黟縣守拙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靖边县| 汉阴县| 伊春市| 资源县| 额尔古纳市| 嘉义市| 瓦房店市| 靖远县| 绥阳县| 阿克苏市| 文安县| 中阳县| 霍城县| 怀远县| 辛集市| 新昌县| 灵川县| 吉林省| 东兴市| 宝应县| 无为县| 五寨县| 威宁| 日喀则市| 凤台县| 绵竹市| 宁国市| 荆门市| 吉林市| 南澳县| 周宁县| 卓尼县| 中卫市| 承德市| 江北区| 连江县| 康马县| 洛浦县| 墨竹工卡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