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導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表 學科 數學 授課年級 六年級 學校重慶市秀山縣東風路小學教師姓名 孔繁剛
| ||||||||||
章節名稱 | 圓 的 認 識 | 計劃學時 | 1 | |||||||
學習內容分析 |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圓的認識”是一節幾何內容的課,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后繼學習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圓柱、圓錐的基礎。 | |||||||||
學習者分析 | 學生在低年級雖然也認識過圓,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課將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系,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征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 |||||||||
教學目標 | 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小組合作探索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斷等探究活動中認識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 |||||||||
知識與技能: 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掌握圓的特征。 | ||||||||||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運用讓學生感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 ||||||||||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 教學重點:知道圓半徑、直徑、圓心的意義,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解決措施:通過折紙,看書自主學習,知道圓半徑、直徑、圓心的意義,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 |||||||||
教學難點 及解決措施 | 教學難點:1.掌握圓的特征。2.通過測量,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解決措施:通過折紙,看書自主學習,知道圓半徑、直徑的意義,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討論,教師指導。 | |||||||||
教學設計思路 | 新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教師展示了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面對實實在在的孩子,我們的設計本著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的教學思想, 通過折紙,看書自主學習,知道圓半徑、直徑的意義,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再展開討論,教師指導,達到教學目標。 | |||||||||
依據的理論 |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是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 3.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確保教師的首席地位。
| |||||||||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 ||||||||||
知識點 | 學習水平 | 媒體內容與形式 | 使用方式 | 使用效果 | ||||||
知道圓半徑、直徑、圓心的意義 | 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 圓形紙片、教科書PPT | 演示PPT | 通過折紙、看書、討論,再看PPT,加深對圓徑、直徑、圓心概念的理解。 | ||||||
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 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 圓形紙片、教科書PPT | 演示PPT | 形象、直觀演示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提高認知效果。 | ||||||
教學過程(可續頁) |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所用時間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一、創設情境
| 1.用直尺畫平面圖形。
| 3 | 1.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和筆,看在一分鐘內能畫多少種不同的平面圖形? | 1. 在一分鐘內能畫多少種不同的平面圖形
| 創設數學情境,就是呈現給學生刺激性數學信息,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
2.用直尺畫圓。
| 2. 師:你能用直尺畫一個圓嗎? | 2.學生用直尺畫一個圓。
| ||||||||
3.木匠畫圓做鍋蓋。
| 3.PPT演示 | 3.觀看PPT演示 | ||||||||
二、學生第一次提出問題
| 1學生第一次提出 2.篩選學生提出的問題問題 | 6 | 1.師:今天我們學習圓。通過上面的嘗試和觀察,你有什么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
| 1.學生發言,收集學生提出的問題。 (1)…… (2)…… (3)…… ……教師預想的問題) (1)圓與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區別? (2)圓有什么特征? |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 | |||||
三、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 1.學習圓心
| 10 | 1.師:現在來解決這些問題。請拿出一張小圓形紙片(課前準備)。將圓對折幾次,再觀察折痕,你有什么發現?
| 1. 對折幾次,再觀察折痕,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 通過操作、學生命名、自主學習,主動進行學習構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 |||||
2. 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一點。) 誰能給這一點命個名?理由是什么?
| 2. 學生多種命名法
| |||||||||
2. 自主學習半徑和直徑的意義
| 3.師:什么叫半徑?什么叫直徑?
| 3. 看書86頁自學弄明白。 4. 完成87頁上面的“做一做”。 | ||||||||
四、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第二次提出問題
|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第二次提出問題 | 5 | 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建議:打開學具袋,取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得出圓心、半徑、直徑。現在,把圓心、半徑、直徑結合起來,進行觀察、比較、思考,然后提問,看誰提得多,提得好?請看“學習建議表”,合作學習開始。
| 學生先自主學習,再進行合作學習:提出問題。各組匯報提出的問題。
|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1.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充分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 學生操作后,自個進行觀察、比較、思考,思維活動有了相當的深度,產生了提出問題的強烈的愿望,自然而然地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互相之間提出問題。正是因為有了對“提出問題”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緊接著的解決所提出問題的“合作學習”,就順理成章了。 | |||||
五、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剛才提出的決問題
|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剛才提出的決問題 | 10 | 1.在小組里通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把“怎樣解決”,“得出的結論”記錄下來。自己組內提出的問題解決后,還可以參與其它組的學習。 2. 教師的指導下,用投影儀出示成果表進行匯報。 3. 小結提問:同學們的學習成果真不少!誰能用一兩句話來總結這些學習成果?
| 1.學生合作學習。 2.匯報學習成果。 3.總結發言。 |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在數學課上有所收獲。 | |||||
六、運用
| 練習 | 2 | 現在要將這些知識拿來運用。
| 學生完成“做一做”表 | 鞏固,通過練習來完成, | |||||
七、總結,并引出新的問題
| 總結 | 2 | 師:同學們,你們提出了很多問題,又通過合作學習,解決了這些問題,老師非常高興。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提出更多的問題,然后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 傾聽 | 疏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 |||||
八、利用特征,解決生活中的 實際問題
| 情景一:公路上行駛的所有汽車的車輪為什么都采用圓形的?車軸為什么都裝在車輪的中心? 情景二: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么? | 2 | 演示PPT,出示學習內容。 | 學生試著用圓的知識去解釋以下的一些生活情景。 | 知識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 |||||
教 學 反 思 |
| |||||||||
專 家 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