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大家都知曉,它們不僅給糖友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還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但是,同樣是長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為啥有的人沒有任何并發癥,有的人卻罹患多種慢性并發癥?這是何故?原來糖尿病患者不僅僅要降血糖,還要做好日常管理。
糖友做好以下7件事,有助于預防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非常重要!
NO1 定期查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達標是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因此,糖友日常監測血糖很重要,但只測五點血糖遠遠不夠。
血糖是隨時波動的,五點血糖只能反映即時的血糖值,受飲食、運動、情緒、藥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糖友平時除了測五點血糖外,還要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這個指標能夠準確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五點血糖和HbA1c結合才能全面評估糖友血糖控制情況。
多久測一次: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以下簡稱“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在治療之初,建議糖友每3個月檢測1次糖化,如果血糖達標,可半年測1次。
多少算達標:
HbA1c標準檢測的正常值范圍是4%~6%,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將糖化控制在7%以內,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病情,糖化標準也存在個體差異性,有所變化。
關于糖化血紅蛋白,你需要知道這些:
糖化血紅蛋白不受進餐的影響,檢測時可以任意時間采血,不需要空腹。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
一些情況會影響HbA1c數值的準確性。比如因為一些影響紅細胞壽命的因素(溶血性貧血、慢性腎病接受透析治療者),或者服用某些藥物(比如維生素C等),一些疾病狀態(比如高脂血癥或慢性肝病)等。
NO2 控制血壓
糖友控制血壓與控糖同樣重要,糖尿病伴高血壓會明顯增加卒中、腎病及視網膜病變的發病風險,同時高血壓還會誘發并加重糖尿病并發癥,因此,糖友不要忽視血壓管理。
血壓控制在多少合適: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患者或血壓不易控制者可放寬到140/90mmHg以下。
關于控制血壓,你需要知道這些:
當血壓超過120/80mmHg時,糖友就要開始生活方式干預了。
當血壓≥140/90mmHg時,需要服用降壓藥,具體的請咨詢醫生。
生活方式干預首先要高鉀低鈉,其次增加鈣、鎂及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平時多吃新鮮蔬果,清淡少油飲食,便有助于血壓調控。
戒煙限酒。
適當減壓,學會調節情緒。
NO3 調節血脂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這“三高”常常同時出現。雖然都是代謝異常,但血脂異常與大血管病變關系最為密切,糖友不要忘記定期測血脂。
多久測一次:
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共識提到,確診糖尿病時要測血脂,之后至少每年復查一次,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則每3個月就要測1次血脂。
多少算達標: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如下血脂控制目標。
表1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標準
指標 | 目標值 (mmol/L) | |
總膽固醇 | <4.5 |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
男性 | >1.0 | |
女性 | >1.3 | |
甘油三酯 | <1.7 |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
未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 <2.6 | |
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 <1.8 |
關于血脂,你需要知道這些:
最常用的調脂藥是他汀類藥物,服用這類藥物需要監測肝功能。
血脂異常者飲食調節很重要,每天的膽固醇攝入量需要控制在300mg以內,因此要限制動物內臟、雞皮鴨皮等,以及魚子、蟹黃等的攝入。
純素食并不利于控制血脂,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尤其是大豆蛋白,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NO4 按時服藥
有很多糖友對降糖藥存在誤區,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明顯波動,這都會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如果醫生建議您用藥,遵醫囑按時服藥才是控制并發癥的王道。下面三個用藥誤區需要避免。
【誤區1】用藥斷斷續續:
有的患者用藥完全憑感覺,一旦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消失,就擅自停藥,這種做法不對。一方面,不少糖友沒有三多一少的癥狀,所以單憑癥狀估計病情不可靠。另一方面,用藥斷斷續續,不利于血糖達標,還導致血糖波動,增加并發癥風險。
【誤區2】過分擔心藥物副作用:
一些患者總認為藥物會傷肝傷腎,所以不按照醫生處方吃藥。部分降糖藥會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排泄,當肝腎功能出現異常時,會影響藥物代謝,所以醫生會關注患者的肝腎功能,處方適宜的藥物,遵醫囑服用即可。
【誤區3】懼怕使用胰島素:
還有一些患者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需要打胰島素,但因為擔心用上胰島素后形成“依賴”而拒絕使用,實際上胰島素是人體自身就有的正常激素,并不存在依賴一說。另外,正確注射胰島素可以減輕注射痛苦,部分熟練的糖友甚至能做到“無痛注射”。
NO5 眼底檢查
糖尿病并發癥多種多樣,當眼底微小血管損傷后,會引發視網膜病變,隨著病情進展,最終導致失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所以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多久做一次眼底檢查?
青春期前診斷的1型糖友應該在診斷時開始篩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春期后診斷的1型糖友,在病程5年時,必須進行第1次糖尿病視網膜篩查,之后至少每年復查1次。
對于2型糖友來說,一旦確診,應立即檢查視力和眼底,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友推薦每1~2年做1次檢查;輕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患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變患者每3~6個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變患者每3個月1次。
關于視網膜病變,你需要知道這些: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見的類型,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早期通過一定的治療,是可以恢復的,因此,定期篩查非常重要。
糖友進行糖網篩查之外,不要忘記早期排除黃斑水腫。這里的“黃斑”不是“斑”,是視網膜的一個重要區域,可以通過無創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成像技術(OCT)進行排查。
NO6 呵護雙足
糖尿病足是指在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基礎上合并感染的足,糖尿病足潰瘍與壞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者會導致截肢,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的同時,糖友還面臨巨額醫療費用。這種并發癥雖然可怕,但通過簡單的方式就能預防。
每天30秒必做功課:
糖友存在神經病變時,足部感覺遲鈍或喪失,因此如果足部受傷往往沒有明顯痛感,不易發現,若沒有及時正確處理導致感染,會引起嚴重后果。
每天花30秒檢查雙足便能及早發現問題,早做處理。
檢查內容:觀察足部尤其注意腳趾縫間是否有破損,必要時借助鏡子或由家人幫忙。注意檢查有無老繭、雞眼,注意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擦傷、水皰、皮裂、足蘚等,有問題要及早醫治。
關于糖尿病足,你需要知道這些: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病的關鍵,可大大降低傷口感染的機率。
每日用溫水清洗雙腳,修剪趾甲不宜過深,以免損傷甲溝導致感染。保持皮膚潤滑,足跟等部位適當涂抹乳液。
穿寬松、合適大小的鞋子,襪腿不要太緊。可幾雙鞋輪換著穿,來讓鞋子內部保持干燥。
不要赤腳在地上走,避免異物劃破皮膚;夏天要穿保護腳趾的涼鞋。
預防外傷、燙傷和凍傷。
注意變化體位,避免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經常抬高下肢,按摩足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遠離香煙,吸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末梢血管,從而加劇肢體遠端的供血不足。
定期進行足部檢查,比如神經病變的相關檢查,以及足背動脈搏動。
NO7 糖尿病腎病篩查
糖尿病腎病是最嚴重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樣,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多半可以逆轉。
糖尿病腎病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癥狀,唯一改變的就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糖友要定期進行腎病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計算eGFR)。
多久查一次:
對于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立即篩查微量白蛋白尿,確診2型糖尿病后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腎病篩查,以后每年查1次。
糖尿病病程大于2年,且大于12歲的患者每年查微量白蛋白尿;成人患者若無糖尿病腎病,則應每年檢測1次尿微量白蛋白,同時進行腎臟篩查。
關于糖尿病腎病,你需要知道這些:
預防糖尿病腎病需要關注血壓、血糖、血脂和尿酸,這些代謝指標都達標了,有助于預防微血管病變。
降糖藥本身并不傷腎,但是如果出現腎臟疾病,會影響藥物的代謝,這時需要臨床醫生調整降糖藥,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腎病病變的患者很可能伴隨視網膜病變,如果出現尿白蛋白,一定記得檢查眼底。4)腎臟病變者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否則增加腎臟負擔,容易加重病情。
做好上述7件事,有助于全面管理糖尿病,幫助各位糖友遠離糖尿病并發癥!
作者:MY&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