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喙前端出現小白點(卵齒),口腔鼻孔,肌胃形成,胚胎已顯鴿類特征,胚胎自身有體溫,尿囊血管面積擴大,尿囊液急增,卵黃囊血管呈放射形分枝狀(在入孵84小時,可參照卵黃囊血管對稱與否,血管粗細及密度來鑒別鴿胚的公與母(依據遺傳學上的相關性及相關系數:母鴿胚一側卵巢退化,其血管不對稱,密度大而無規律,公胚血管粗,相對對稱)。
第七天:鴿胚的尺骨、肋骨、橈骨、脛骨、股骨開始鈣化,肝、肺、胃明顯,頸、背、四肢出現羽毛乳頭。羊水由無色透明漸漸變為紫色,因胎兒與羊水比重相等,故懸浮在羊水中,如漂浮狀。
第八天:喙角質化,軟骨變骨質化,眼瞼已達虹膜。解剖鴿胚可見心、肝、胃、腸等發育良好,腳趾也已形成。部分卵黃囊血管緊貼在內殼膜上,尿囊血管伸越到內殼膜與卵黃囊外,將替代卵黃囊血管作用。胚胎在此前,血液循環有三條主要循環路線:卵黃囊血管循環(它攜帶血液到達卵黃囊),吸收養料后回到心臟,再將帶有營養的血液輸送到胚胎各部位;尿囊絨毛膜血液循環和胚內循環(從心臟通過由血液帶著養料和氧氣),到達胚胎各部位,爾后又將含氮廢物和二氧化碳帶離胚胎各部轉入尿囊。
第九天:尿囊血管從胚胎正面向背面發展,已達銳端,尿囊絨毛膜血液循環已達高度血管化的結合膜,由尿囊動、靜脈與胚胎循環相結合,緊貼在多孔的殼膜下面:它從心臟將含有二氧化碳及廢氮物的血液帶到尿囊,然后吸收養料及氧氣回到心臟,再至胚胎各部分,此時胚胎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尿素、尿酸積貯在尿囊中。
第十天:鴿胚的頸、腿部角質化,喙尖形成角質化,尿囊液達最多量,卵黃色變淡,身軀形成皮絨毛,胃、腸開始有功能,喙開始吞食蛋白,眼表皮合攏后可自由開閉,羊膜發出顫動使羊水振動加劇,保證胎兒各部分均勻發育,此時胚胎生命力最強,不會輕易死亡。
第十一天:胚胎漿羊膜道完善,它是輸送蛋白至漿羊膜腔的通道,蛋白水解后入羊水中為胎兒吞食。此時胚胎一方面從卵黃囊血液循環中獲取營養,另一方面從尿囊絨毛膜血液循環中吸收營養,還有直接通過喙由消化道吞入蛋白等營養,胚胎從此日后增重較快,筋骨發育較全,需求營養增多,腳、趾出現角質鱗片原基。肝內貯存肝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