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縷秋天的風
在中國的農村,雖然農民們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但是,在大多數的時候,農村人比城里人有更多的風俗和禮法。雖然如今的社會都講究自由,但是,不得不說,在有的時候,農村的某些風俗和禮法還是有著它的道理所在。
也正是因為農村多風俗,所以,在農村人民的口中,大多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就是來自于他們日常的習慣和風俗中。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幾句農村人民口中,經常出現的俗語。
這第一句,就是: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是什么意思呢?酒桌上的學問講究不少哩。這兩句俗語從表面理解就是:一對父子,在去坐席的時候,是不能坐在同一張桌子上的。而一對叔侄,也不可以在坐席的時候,進行相互的敬酒。
那么為何會流傳出這樣的俗語呢?農村人民自然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規矩所在。他們一般在家中,或是平常的生活當中,并不會有這樣嚴格的要求。但是,一般自家或別人辦理紅白喜事的時候,這個規矩,是必須得要尊崇的,要不然,就是不受規矩禮法了。
那么,他們為何又會穿出這樣的俗語呢?父子之間為何不可以同席呢?我們的農村人民這樣做,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講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首先,在農村的重要的酒席中,對于座位是有很嚴格的要求的,一般,在安排客人,或者客人自己組織位置的時候,都一般會主動的和同輩的人們一起坐,所以,一般在一張桌子上面吃飯的人。都是和自己的年齡相仿,輩數一樣的人。
而父子之間,為什么不能夠在一張桌子上面吃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兒子和父親,畢竟還是差了一輩。所以,按照規矩來說,自然是不能夠同席的,這樣的話,我們也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當然,父親和兒子不同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關于不同席,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首先,我們都很清楚,在農村,去吃酒席的時候,吃飯吃菜都不是主要的目的,對于像父親這一輩的人。
上了桌子以后,就是必不可少的東西,甚至有些時候,少了飯菜,也不能夠少了酒。吃酒席的時候,是長輩們相互暢談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的情緒一般都十分高漲,所以,喝酒可不是光喝一杯兩杯的問題。往往都是喝得伶仃大醉。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父子不能同席,你想,在喝了酒以后,往往都是滿口胡話,然而,父親身為家庭中最具威嚴的人物,怎么能夠在孩子的面前失了儀態。所以,我們就知道了這句俗語的由來。
而叔侄之間也是這樣的道理,所以,不得不說,在很多時候,農村俗語都有著它的道理,同時,也不得不說,這樣的俗語帶著一種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