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班”,再點擊“關注”
古人的智慧總是為人們津津樂道,除了那些經史子集文學著作外,古人還給我買留下了寶貴的民俗文化。那些流傳至今的古人俗語依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些俗語同樣體裁眾多,無所不包。好比“遠親不如近鄰”便充分體現了古人的生活經驗,而“便宜沒好貨”更是成為我們很多人購物的標準,再比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則是在勸誡人們要謹慎言行。每一句都包涵了深刻的哲理,細細咀嚼美味無窮。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父子同席,距人千里;叔侄對飲,寸步難行”不僅體現了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情形還包含了當時的人文思想,讓我們得以形象的體會那個時代民俗文化的燦爛。
關于“父子同席,距人千里;叔侄對飲,寸步難行”這句話聽來確實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特別是如今這個時代,父子同席,叔侄對飲的情形早已司空見慣了,也是一件在平常不過的事了。為什么在古代這樣做了卻得不到認同,反而有不好的后果呢?這主要還是因為古時候對禮儀的態度是尤為嚴謹的。中學時候有篇課文講的是《鴻門宴》,里面對座次的強調尤為明顯,比如先是“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而后又是“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里面的座次非常講究,這在今天幾乎已經很少見了。但在古代長幼尊卑與座次是密不可分,而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同樣是和禮儀密切相關的。
先來看第一句“父子同席,距人千里”,這句話不是說父子不能同桌吃飯,要弄懂這句話首先得明白“席”的含義。“席”其實就是酒席的意思,而今很多人已經不稱席改成宴會了。在古代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誰家辦酒席的時候,主人幾乎都會和地方有頭有臉的人坐一桌,這就說明古時候人們座次確實和鴻門宴所說的一樣。那么父親作為長輩肯定是和同輩的人坐在一桌的,如果此時父子同桌了就是亂了輩分,這讓周遭的人就顯得有些尷尬了,同時還會覺得父子二人不同禮貌。特別是在古代,對于不懂禮貌的人,大家都會非常討厭,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來往。這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有直接的體現,即便是如今我們也經常看到大人一桌孩子一桌的畫面。
還有一個特殊原因,酒席之所以叫酒席就是因為席間有酒,酒過三巡醉醺醺的讓晚輩看到自己出丑的樣子就更不好了。另外,因大人一般都會飲酒,如果孩子同桌難免會有不好的影響,畢竟古代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飲酒的。
說到這里再解釋“叔侄對飲,寸步難行”想必就容易許多了,一是因為古時候的禮節叔侄的輩分不能同桌的。如果同桌則是不禮貌的表現,在古代禮儀制度的約束下,不知禮的人往往會讓人敬而遠之甚至留下不好的名聲,而這樣的人自然也就寸步難行了。
古時候的禮儀確實復雜,看過《周禮》的人都知道那一套禮儀是完全能夠讓人頭大的,也難怪后世經常稱之為繁文縟節。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由平等的觀念深入,有的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了,父子同席已經司空見慣,叔侄對飲更是家常便飯。但是我們作為禮儀之邦,該有的禮儀風范應當繼承和發揚。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精彩:
1、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啥意思?說出來你別不信!
2、俗語:“家庭有四項,家敗人也亡”,四項一定要避免,十有九準
3、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搞不住”啥意思?你有幾個螺?
4、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教人規劃圓滿人生路
5、俗語:朋友之妻不可欺,其實還有下半句,因太過直接沒有流傳!
點個好看
讓更多好友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