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方組成:白茅根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煮制方法:將白茅根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時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 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適 應 癥:適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及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疸等。 粥義解說:白茅根,又名茅根、鮮茅根,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中醫認為,茅根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泄肺和胃之功,本品性寒,既能清熱而涼血,又能下行而滲泄,治尿血可收兩者兼顧之效,《本草綱目》言其“主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疸,解酒毒”。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等,煎劑有利尿作用,其作用可能與含有豐富的鉀鹽有關。煮粥服食,對下焦濕熱,尿血血淋,小便不利等,頗有效驗。 注意事項:煮粥時以鮮品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