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到過,走到一半,突然腳一踩一疼一踩一疼,脫下鞋子一看竟然是好大一個水泡,然后不知所措的經歷嗎?在徒步過程中出現的水泡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鞋子不合腳。徒步旅行時,需要大量行走,如果鞋子不合腳,在走路時,鞋子會與皮膚摩擦,使腳部皮膚開裂、起泡。在出發前一個月,可以先穿一段時間徒步時的鞋子,讓鞋子與腳先磨合一段時間。平時可以先穿著鞋子去上班、逛街、散步,做些有助于拉伸軟化鞋子。也可以先試試短途遠足,與鞋子進一步磨合,但是要注意的是,永遠不要穿新鞋子去長途徒步。選擇徒步鞋必須比平時所穿鞋碼稍大一個號,因為徒步襪比常規的襪子厚實。在試穿徒步鞋時,要確保試穿時的襪子與徒步時的襪子厚度一致。而且鞋子一定要有襯墊,選擇的鞋墊不要太柔軟易損,它必須只在腳趾的部位彎曲,而不會在腳跟處折疊。一雙好的徒步登山鞋不僅可以防止腳起泡,還能保護不崴腳。襪子的選擇十分關鍵,盡量不要使用棉質的襪子,純棉的襪子比尼龍的更容易形成水泡。可以選擇合成纖維或羊毛與纖維混紡的面料的徒步襪,專業的徒步襪后腳跟很厚,可以減少腳部摩擦,且具有優秀的吸汗排濕功能,減少水泡出現的幾率。專業的戶外徒步者都會選擇一種襪子——五指襪,這種襪子可以很好的分開腳趾,可讓每個腳趾都活動自如,減輕腳趾之間的擠壓,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皮膚增厚。
襪子還會將你的腳趾之間的汗水給吸掉,使腳趾間氣流暢通,也是很適合徒步防止起水泡的一種襪子。
北歐挪威大牌-于爾旺,專注羊毛制品。
戶外出行,一雙美利奴羊毛襪不僅可以保護雙腳免受寒冷,還有很好的透氣性,讓雙腳永遠保持干爽。
戶外運動時怎么系鞋帶可大有講究,不同系法,會影響到腳的不同部位,此處以容易起水泡的腳后跟和腳趾部位為例。圖片來源:@仁道胡楊社
腳后跟出現水泡,是因為向前邁步時,腳后跟會抬起來,這樣與鞋子不斷摩擦就會出現水泡。徒步時,想要減輕腳后跟的滑動,就要充分利用鞋帶鉤。這種綁法可以有效鎖定鞋跟,減輕腳后跟的摩擦,而且適用于任何鞋子,無論是跑鞋還是徒步鞋,都能效仿這種綁法。圖片來源:@仁道胡楊社
除了腳后跟,腳趾也是極易起水泡的位置,以下方法可以釋放腳趾的壓力。腳上的汗水過多,會增加水泡出現的幾率,嚴重的話還會感染,多帶幾雙襪子,來替換那些汗水過多的臟襪子,避免濕襪。步行鞋:針對不同路線旅途要求,盡可能選擇專業戶外徒步鞋,可以在戶外徒步環境里很好的保護雙腳。
運動鞋:稍輕便的用于腳部放松的運動鞋,可以不同路況在一天之內適當互相替換。讓整個交換受力均勻,減輕壓力。
在容易產生水泡的位置,貼上膠布或墊上軟墊,將粗糙的鞋子和柔嫩的皮膚隔離開來。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噴霧劑,也可在腳上薄薄地涂上一層凡士林。這些東西都有助于保持腳部的干爽,減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腳指甲過長,很容易與鞋跟摩擦,導致腳趾非常的痛,長時間腳指甲還可能會被硬生生的擠掉。腳腫是長途徒步的常見毛病,如果目的地是潮濕地區,患上腳腫的機會更大。一天下來后,到了住處,晚上要對腳部進行一定的護養。1.“冷熱療法”:先把腳放在冷水浸一分鐘,再放進熱水浸3分鐘,此后反復4次,最后以冷水結束。并可自我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潤膚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
2.在熱水中加入酒,或姜或鹽,浸泡十分鐘左右,這對于抑制細菌襲入,活絡筋骨、血液循環,以及對腳部放松、疲勞的緩解等都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水泡不是很嚴重,沒有影響到你正常走路,可以讓其自己慢慢恢復。用針、鋒利的剪刀刺破水泡,小心的將液體擠出,這里注意戳破前將針消毒。注意保留表面皮膚,防止感染,用紗布將傷口包住,注意每天保持清潔。總之在戶外徒步旅行一定要把雙腳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只要保護好雙腳才能完美的走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