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的長相都有很鮮明的特點,鮮明得,即使在萬千人中,你只看一眼,你就再也忘不掉……他們那樣的容顏。
先來看看劉備在書里長什么樣: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好家伙,兩個耳朵垂到了肩上,這耳得該有多長呀?兩個手臂拖到了膝蓋以下,那不是長臂猿是什么?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那眼眶不得開裂到耳際邊上了?媽呀,這不是人,是妖怪啊,還說什么“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快跑吧!
再看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哎喲,不錯哦,面色是暗紅了些,但有二尺長的胡子,威武,雄壯。唇若涂脂呢,又顯得性感;一雙丹鳳眼,那是美瞳啊。
張飛,張飛長什么樣?——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好!威風!生猛!
不但,把劉關張的外貌描畫成這樣,那也只是小說家語。實際上,三人到底長什么樣呢?得查點靠譜點的東西。
涉及到劉備相貌的史料有《三國志》和《后漢書》。
《三國志》卷32(先主傳)說,劉備“垂手下股,顧自見其耳”,《后漢書》卷75(呂布傳)則寫呂布臨死前罵大備是“大耳兒”。
此外,成書較早的《三國志平話》也載劉備“耳垂過肩”。
可見,劉備的耳朵是比平常人大,手臂也真的比平常人長,但“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顯然是文學上的夸張了,夸張得可以直追李白的“白發三千丈”了。不過,這沒事啊。蘇東坡取笑妹妹長得凸額凹眼,就賦詩說:“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作為回應,蘇小妹也挖苦蘇東坡長一篷大胡子:“一叢衰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讀這兩首詩,誰也不會認為蘇家兄妹是怪胎。
寫劉備的耳朵大,就容易使人聯想佛教里面那些慈眉善目的菩薩塑像,而適當地對劉備的耳朵進行夸張,的確可以突出劉備悲天憫人的情懷。手臂長,也隱有抱天攬月的氣勢。
由此,歷史上的劉備,長相應該是個大耳朵、臂展超長的家伙(NBA球員加內特的臂展是現役球員中最長的,單手提球的造型真的很酷。)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沒有具體刻畫關羽的相貌,只是寫了一件小事,從側面反映關羽的相貌和小說有相似之處。
這件小事是關羽總督荊州事時,聽說馬超來降,就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堪可與誰相比。(這一節,在小說中被演化為要跟馬超比武了)。諸葛亮回信是這樣答復的:“孟起(馬超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漢初豪杰英布、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字益德——不是翼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在這兒,史書交代了一句:“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也就是說,小說稱關羽“髯長二尺”,也夸張得合情理。
《三國志平話》也有提到,關羽“面如紫玉”,而《三國演義》改為“面如重棗”,那是使關羽這一特征更加生動、深刻。
至于張飛,很不好意思,翻遍《三國志》和《三國志平話》都找不出關于張飛任何外貌描寫。如果硬說有,則是《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提到的這么一句:“初,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也就是說,張飛的確是雄壯威猛,但所謂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其實是沒影兒的事。
但從另一件事兒猜想得出答案:張飛雄壯是雄壯,威猛是威猛,但未必就長了這樣一副又是虎、又是豹的兇惡獸相。
即,根據史書載,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后成為了后主劉禪的皇后——大張后、小張后。
要知道,皇帝選后,候選人必須得品貌端莊。
如果張飛長得這么砢磣,那在基因遺傳上,他的女兒可能就長不了那么好了,就沒資格做候選人了。
而事實是,他的女兒不但做了候選人,還成功晉級,成了皇后。并且,不是一個,是兩個。
反過來說,如果他的第一個女兒長得不好,劉禪誤娶了一個就受夠了,不必要娶了一個又一個。
所以,張飛應該是一個威武雄壯又不失俊朗的帥哥。
另外,《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沒有提到關羽、張飛的身高,只在《三國志》卷32(先主傳)說劉備“身長七尺五寸”。由此可見,所謂關羽“身長九尺”、張飛“身長八尺”,那是小說家在劉備身高的基礎進行的想象和虛構。
可也真甭說,這個想象和虛構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因為,《三國志》(許褚傳)就說許褚“長八尺余,腰大十圍”,而《三國志》卷36注引趙云《別傳》,則說趙云“身長八尺,恣顏雄偉”。
關羽、張飛、許褚、趙云是同一類人,他們的身高大致相當、或略有浮動,正常啊。
那么,問題來了,漢代的一尺,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厘米呢?
老沙查了一下,漢代一尺約合現在的21.35——23.75cm 。
也就是說,許褚和趙云的身高約為1.84米至1.92米,在小說家的想象里,張飛和許、趙二人差不多,關羽則應該高一點。
啰哩啰嗦這么多,大家應該大致知道歷史上的劉、關、張到底長成怎么樣了,還有不明的細節,就只能自行腦補了。
(本文為歷史沙龍今日頭條獨家首載,如轉載,請注明今日頭條歷史沙龍字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