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儒】論語·先進篇(19)激進的人遇事須考慮家有父母妻兒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釋


(1)聞,《說文》:“聞,知聞也。”即知曉其聲。清段玉裁注:“知聲也。往曰聽,來曰聞。大學曰:心不在焉,聽而不聞。引申之為令聞廣譽。”形聲。從耳,門聲。本義是聽到。


(2)斯,《說文》:“斯,析也。”會意。從斤,其聲。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義是劈、砍。本章是連詞,意思是則、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


(3)行,(xíng)《說文》:“行,人之步趨也。”即人們在路上行走或小跑。清段玉裁注:“行,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本章指行動、做事。


(4)諸,《爾雅》:“諸諸便便,辯也。”《說文》:“諸,辯也。”按,者亦意辯詞也。形聲。從言,者聲。本義是辯,問辯。本章“諸”為合音字,用在句末,就是“之乎”二字或者“之乎”二字的合音。“之”字就是所聞的那件事。


(5)惑,《說文》:“惑,亂也。”即內心迷亂。形聲。從心,惑聲。本義是疑惑,分辨不清。本章指糊涂,令人不解。


(6)敢,《說文》:“敢,進取也。” 會意。本義是勇敢,有膽量。 本章是謙詞,自言冒昧。


(7)兼,《說文》:“兼,并也。”即同時操持、把握,也就是同時具有或涉及幾種事務或若干方面。會意。小篆字形,從又(手),從秝(lì)。字形象一手持兩棵莊稼。本義是一手執兩禾。引申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



譯文


子路問:“聽懂了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孔子說:“你父親和哥哥還活著,怎么能聽到就做呢?”冉有問:“聽懂了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后馬上就要行動。”公西華說:“仲由問‘聽懂了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老師說‘父親和哥哥還活著’。冉求也問‘聽懂了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老師說‘聽到后馬上就要行動。’我不明白老師為什么這樣說,所以斗膽冒昧問老師。”孔子說:“冉有性格柔弱,所以勸他激進。仲由一個人頂兩個人,所以這樣說,以便約束他慎重。”



解讀


我們所說的夫子之道修學,是學道、聞道、明道、行道、悟道的整個過程。本章談到的就是這個“聞”和“行”的問題。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對自己的學生,同樣的問題卻給予不一樣的回答。因為子路和冉有兩個人的性格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一樣,所以夫子的回答不一樣。我們理解本章,不能僅從字面上做文章,而是看夫子回答的內容在背后所包含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對兩位弟子的回答內容不一樣。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問了同一個問題,就是“聞斯行諸”。聞,聽聞、聽到。斯,則、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行,行動、做事。諸,為合音字,用在句末,就是“之乎”二字或者“之乎”二字的合音。“之”字就是所聞的那件事。意思是,聽懂了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這里的“聞”就是“知”的前提,就是說知行合一,要把明白的道理去付諸于行動。其實,同樣一個道理,即使是正確的,也有可為與不可為的分別。為與不為,要看具體的情況,就是時機。人們對做事的判斷,尤其關鍵性的能影響未來甚至生死存亡的大事,最難把握的,一是“時”,二是“勢”。對于不同的情況,孔子也給與不同的回答。孔子告訴子路,你父母和哥哥還活著,怎么能夠聽到就去做呢?同樣的問題,孔子對冉有的回答是,當然,你聽到以后就要去行動。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公西華聽到老師這樣回答,跑來問孔子。子路問“聞斯行諸”,老師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問“聞斯行諸”,老師的回答是聽到以后就要去行動。公西華搞不明白為什么老師這樣回答,于是冒味問老師。敢問,就是鼓起勇氣去問,有些冒昧,也有請老師原諒的意思。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里的“進”和“退”不再是本義,而是說明人的性格。有的人說話做事比較沖動、激進,遇到問題說干就干,甚至沒有考慮的時間,這就是“進”。也有的人,于是謹小慎微,不敢貿然前行,非得左思右想,前怕狼后怕虎,性格懦弱,這就是“退”。人這一生,無論做什么事,哪怕是成就大的事業,不是你膽量大就可以成大事,關鍵的是如何把握時勢,明白進退的道理。能把握事情的時機,即“時”,和你在整個環境中的作用和勢力,即“勢”,是真正的明眼人。能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這里面有人生的大智慧。孔子說,冉有的個性,什么事情都會退縮,不敢急進,所以要告訴他,聽到以后就要付諸行動。子路就不同了,他是一個“兼人”。兼人,一個人頂兩個人。子路的生命力強,精力和氣魄都超過一般人,其做事太過激進。因此,孔子便約束他慎重、退讓。


從本章,我們看到了孔子教育的智慧,對待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尤其是對子路的“有父兄在”,我們須細分析。我們常勸那些有違法犯罪跡象的人,說須要考慮一下家有父母妻兒,你就該知道怎么做了。一個遇大事能為家人考慮的人,不會做出不顧后果的事情來。孔子在這里教育子路的方法也是如此。我們清楚,子路是戰死的,因為勇敢最終成為殺身成仁的烈士。這一點,孔子是早就預言了,所以說“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明白子路的性格,更知道子路這種性格的結局,所以經常告誡他。本章告誡子路的意思是,你做事要考慮一下家里還有父母兄弟一家子人,你要為你的家負起責任,不要遇到什么事不考慮就去做。只要人有了就家庭的責任,就會有所顧慮。可是,孔子的勸告沒有起到作用,因為子路是“兼人”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論語連載(289)《先進篇》第22章,“子路問,聞斯行諸”
素說《論語》:先進篇(二十一)
論語:聞斯行諸?(11-22)
朱東:做好兩件事,就能中庸了
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論語》沒有那么難
【共讀】《論語》先進篇第二十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洛宁县| 博湖县| 三穗县| 开原市| 图片| 岳西县| 永善县| 惠来县| 偃师市| 朔州市| 芒康县| 陵川县| 长汀县| 故城县| 临沧市| 缙云县| 中西区| 蕉岭县| 兴安盟| 怀来县| 崇州市| 宜昌市| 文化| 丰顺县| 宾川县| 延长县| 修水县| 和田县| 屏南县| 韩城市| 常州市| 江城| 姜堰市| 磐石市| 华坪县| 禄劝| 巴林右旗| 莱西市| 治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