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彬:詐騙犯罪案件辯護律師、廣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暨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
何嘉銘:廣強律師事務所詐騙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主要成員
——力求在詐騙犯罪案件辯護領域做到極致專業
99%的當事人在咨詢律師時,都會問到一個問題:律師您對我的案子有幾成把握啊?能不能保證結果啊?
筆者曾換位思考,當事人身處刑事訴訟風波之中,必然是迫切地希望有靠譜的律師能夠為其排憂解難。當事人有可能是出于試探的目的,通過詢問律師是否能保證結果,可以判斷律師對案件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如果律師不保證結果,當事人也許就認為這名律師對案件沒有把握,不能勝任他的委托,轉而尋找其他能保證結果的律師。
表面上看來,這種測試似乎合情合理,并認為保證結果的律師靠譜;但是現實的情況恰恰相反,司法性質及司法規律決定:保證結果的人反而是忽悠。
為什么呢?
第一,這是行業規律所決定的。
我們就不妨檢索一下關于規范律師不得作出虛假承諾的相關條文:
《律師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下的處罰:……(二)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律師法》第四十七條第二項規定的律師‘以不正當手段承攬業務的’違法行為:(一) 以誤導、利誘、威脅或者作虛假承諾等方式承攬業務的;……”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律師承辦業務,應當告知委托人該委托事項辦理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用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對辦理結果向委托人作出不當承諾。”
《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二十六條規定:“律師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客觀地告知委托人所委托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不得故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不恰當的表述或做虛假承諾。”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四章“律師與委托人或當事人的關系規范”的第二節明確規定“禁止虛假承諾”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七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律師執業不正當競爭行為:……(五)就法律服務結果或者訴訟結果作出虛假承諾;”
全國人大、司法部及全國律協之所以出臺上述文件,主要是因為訴訟的結果,受諸多因素所影響,如證據情況、辦案人員認知傾向性、審委會意見、訴訟策略、律師的專業水平、國家政策、權力干預等因素。其中有可控因素,如訴訟策略和律師的努力,也有不可控因素,還有不可知因素,如審委會意見、權力干預等。還有可能可控也可能不可控的因素,如證據材料的取得、辦案人員對案情的理解和傾向性等等。
由此可見:律師為了獲得當事人的委托從而做出保證結果的行為,首先就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因為對自己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敢于承諾,自然屬于虛假承諾的行為;其次也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當然還屬于違法違規的行為,司法行政部門有權對此作出行政處罰。
第二,這是行業性質所決定的。
很多人對律師行業不了解,這并不奇怪,畢竟很多人一輩子都難遇一次官司,也就不會到律所找律師介入訴訟。但是,絕大部分人對醫生行業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畢竟沒有人一輩子不會到醫院找醫生看病。但律師行業與醫生行業有很多相似之處,舉一個醫生診治的例子,也許讀者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律師不會保證結果了。
一個患者的家屬找到了醫生,在醫生詢問之下簡單地說了一下患者的病情后,就問到“醫生,您對治好我家人的病有幾成把握啊”。且不論這位家屬了不了解、有沒有隱瞞患者真實的病情,醫生連患者都沒見過、也沒有對患者體檢過,就對家屬拍著胸口打包票保證能治好,作為一個有理性思考判斷能力的人,你敢相信這位醫生的保證嗎?
同樣道理,刑事案件當事人的家屬來咨詢時問律師對案件有多大把握,一個律師既沒有到看守所會見過當事人,也沒有與辦案機關了解案情,更沒有看到過全部案卷材料,如果僅通過幾句簡單的咨詢就給你打包票、保證案件的結果,作為一個有理性思考判斷能力的人,你敢相信這位律師的保證嗎?
另外,當事人很可能有意或無意中對有利于自己的事實夸大,將不利于自己的事實輕描淡寫、甚至只字不提,也可能限于當事人對糾紛在法律性質上的認知有偏差。而這些事前不甚明確的事實,會隨著訴訟程序的推進而展開,或者誤認為明確的事實會隨著對方一些證據材料的出示而發生變化。如前所述,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當事人認為律師不保證案件結果等于對案件沒有把握,其實是最大的誤解;刑事案件在某種意義上是公權力與公民個人之間的對壘,經過的辦案部門多,各方面要求嚴格,又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即便是辦案人員也無法保證結果;不保證案件結果恰恰體現了一名律師對當事人誠實信用、嚴謹負責的表現。
在當今的社會中,很多人會認為保證結果的律師才靠譜,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心里想聽、喜歡聽到律師口中說出的所謂結果,而恰好又找到了一位擅于忽悠的律師,這位律師投其所好地暫時滿足了當事人的心理需求。但是對自己不可知、不可控甚至動態變化的因素都敢于虛假承諾的律師,直接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律師靠譜性何在?
再細想,實務中會保證結果的律師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無知型,因為無知者無畏,這樣的律師往往是不通曉法律規范、不了解實務現狀、不在乎職業道德。若將事關自己生命、自由、財產的刑事案件委托這樣“不專業、不了解、不道德”的三不律師進行辯護,我們不禁問道:當事人您放心嗎?
第二種就是忽悠型,這種律師往往聲稱委托他一定可以實現無罪、或者將當事人“取保出來”,又或者稱可以通過與公檢法等部門負責人進行關系運作,很快就能將案件“搞定”,從而騙取當事人高昂的費用。事實證明,忽悠型律師承諾的結果就是一張空頭支票,賭的是極低的概率,案件結果往往向最壞的方向發展,即便極少數往好的方面發展,那也是辦案人員依法辦事的結果,與其介入沒有一絲一毫的因果關系。如此忽悠、不負責任的律師,當事人你還敢信任嗎?
綜上所述,當事人委托“保證結果”的律師介入案件,結果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為這樣的律師往往缺乏專業辯護功底、缺乏律師職業道德,不能以事實、證據、法律為依據,去據法力爭、據理力爭,甚至會不加選擇地直接進行“妥協投降”式的有罪辯護或進行“隔靴搔癢”式的無罪辯護;就好比一個“庸醫”不懂醫術,卻對病人一通“亂治”,結果可想而知。
等當事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卻發現案件已經“爛尾”了,當事人才想到找專業律師去“力挽狂瀾”,但為時已晚。
不保證結果,又如何找對專業的律師?
在中國國情下,雖然律師不能保證、承諾案件結果,但有專業水平、有職業道德的律師通過自己的技能、辦案策略會最大限度地影響案件的結果,最大化地實現當事人的利益,沒有捷徑可走,別無其他更佳選擇。如何才是專業、盡責的律師(具體可網搜筆者《涉嫌詐騙犯罪案件如何請對專業的刑事辯護律師?》《為什么說刑事律師的專業辯護具有不可替代性》兩文),這里面的學問博大精深,需要有眼光的當事人才能精準發現。
換言之,好的結果不是保證、承諾出來的,而是通過盡責、專業的律師努力爭取出來的。那些無罪案件,那些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所取得的理想結果,無一不是有專業水平的律師通過據法力爭、據理力爭而得到的。
End
廣強律師事務所系由刑事大要案辯護律師王思魯領銜的、致力于全國性重大復雜疑難刑事案件有效辯護的刑事辯護專業法律服務機構。
廣強律師事務所擁有一支龐大的刑事辯護律師團隊-金牙大狀刑事律師團隊,并在中國刑事辯護律師界率先將刑事辯護推向精準化、類罪化有效辯護,幾十名各具特長的精準化刑事辯護律師分別致力詐騙犯罪、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傳銷犯罪、職務犯罪、知識產權犯罪、稅務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網絡犯罪等類犯罪重大案件有效辯護。
廣強律師事務所恭候您的光臨,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天河路45號恒健大廈2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