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岐山縣緊盯躋身全省經濟十強縣、中國西部百強縣目標,緊緊圍繞做大總量、做優質量兩大要務,堅持高目標引領,高強度推進,高效率落實,主動作為,精準發力,縣域經濟穩定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2015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中,岐山縣列第13位,比上年前移了一位。
一、縣域經濟發展特點
1、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15年,岐山縣實現生產總值143.85億元,較上年增長10.5%,高出全省水平3.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2.96億元、79.38億元和41.5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6:55.2:28.8,與上年相比,三產提高0.9個百分點,一產、二產分別下降0.6、0.3個百分點。
2、工業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岐山縣實現工業增加值61.06億元,較上年增長10.9%,高出全省水平4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71.05億元,較上年增長57%。
3、投資和消費較快增長。2015年,岐山縣投資規模超過2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10.9億元,較上年增長21.7%,高出全省水平13.7個百分點。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9億元,較上年增長13.3%,高出全省水平2.2個百分點。
4、財政金融運行平穩。2015年,岐山縣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81億元,同比增長18.2%。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占比達到27.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50.18億元,同比增長10.6%,人民幣存款余額172.35億元,增長11%,存貸比為29.1%。
5、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2015年,岐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3元,同比增長10.6%。全年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9212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483元,分別高于全省水平2792元、1794元。
6、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015年,岐山縣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7.8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4.15%。年末岐山縣“四上”企業達到159個,較上年末凈增32個,新增(凈增)“四上”企業占比20.1%。
二、2015年縣域監測基本情況
1、在全省監測排名及進退位情況
2015年,在對全省82個縣(市)經濟發展、經濟結構、民生發展、生態環境和社會和諧五大類監測指標綜合考評中,岐山縣列全省第13位,比上年前移了1位。
從排位情況來看,在五大類33項監測指標中,岐山縣排名最好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位居全省第2位;最差的是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排在第76位。3項指標進入前五,6項指標進入前十,13項指標排名前二十位,20項指標排名前三十位,14項指標位于31-76位之間。
從22個指標進退情況看(2015年調整了11項指標),位次進位的指標有11個;未變的指標有2個;退位的指標有10個。
2、在寶雞市縣排名情況
從寶雞市9縣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來看,岐山縣位居第三。
從2015年監測結果看,岐山縣排名第一的指標有3個,排名第二的指標有9個,排名第三的指標有2個,排名第四的指標有3個,有17個指標位于6-9名之間。
3、在東四縣排名情況
從東四縣綜合排名來看,岐山縣列東四縣第2位。
從東四縣比較看,岐山縣排名第一的指標有9個,排名第二的指標有7個,排名第三的指標有11個,排名第四的指標有7個。
三、縣域監測指標與十強縣均值比較分析
2015年,33項監測指標與全省十強縣均值比較看,19項指標高于十強縣均值,14項指標低于十強縣均值。
1、差距分析:⑴、總量指標偏小。生產總值只有十強縣均值的50.8%,地方財政只有十強縣均值的18%。⑵、人均指標偏低。人均GDP只有十強縣均值的1/3,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只有十強縣均值的51.2%。⑶、工業化程度不高。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差十強縣均值28.5個百分點。⑷、民生發展指標落后。在考評的8項民生發展指標中,有5項指標低于十強縣均值。
2、趨勢分析:從可比的22項指標來看,有7項指標與十強縣差距有所縮小。⑴生產總值占十強縣均值的50.8%,比上年縮小了5.1個人百分點;⑵地方財政收入占十強縣均值的18%,比上年縮小了3個百分點;⑶人均GDP占十強縣均值的33.7%,比上年縮小了3.2個百分點;⑷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占十強縣均值的51.8%,比上年縮小了1個百分點。⑸城鎮化率、有線電視入戶率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率與十強縣均值比較,分別比上年收窄了2.7、2.3和1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雖然岐山縣域經濟考核指標與全省十強縣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理性分析,有些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只要我們重振信心,比拼爭先,保持優勢,補足短板,緊盯目標,做大總量,做優質量,躋身十強縣的目標就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