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庭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瀉火、理氣止痛等作用。內庭穴的位置: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詳見本文圖解內庭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內庭穴】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趾縫盡處的陷凹中。
【準確找穴】在足背,第2趾與第3趾之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內庭穴】屬足陽明胃經經脈的穴道,滎穴。內庭穴, “內”,指深處;庭,指居處;因為此處穴位對喜靜臥、惡聞聲等病癥具有療效,患了這樣的病癥之后,就好似要深居在內室之中,閉門獨處,不聞人聲,所以名叫內庭。
【穴義】胃經經氣在此冷降。
【名解】
(1)內庭。內,里面也。庭,庭院也。內庭名意指胃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既有陷谷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又有厲兌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經水由本穴順流至厲兌穴,天部的水濕之氣則急速散熱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內,氣血生于胃經亦回于胃經,如在庭院之內運動,故名內庭。
(2)胃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回歸之處,經水極為細小,故為胃經滎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的氣血變化主要為天部之氣,由厲兌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在本穴處是散熱冷降的變化,表現出水的潤下特性,故本穴屬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冷之氣及地部的細小經水。
【運行規律】大部分天部之氣冷降歸地,小部分天部之氣上炎天之天部,經水則循胃經下行厲兌穴。
【功能作用】分清降濁。
【主治病癥】牙齦腫痛、齒齦炎、扁桃體炎、胃痛、跖趾關節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腫痛等。
【功效作用】清胃瀉火、理氣止痛、消腫止痛、理氣和血。
【保健原理】內庭穴屬于足陽明胃經,它不僅能清瀉腸胃濕熱,還能治療牙痛、口臭、大便燥結等癥。
【穴位歌訣】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疼,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經穴用法】推拿:指揉法、點按法、掐法。
【特效按摩】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內庭穴上,適當用力上下推動,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芍委熆谇粷?、鼻出血等上火癥狀。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尖點按內庭穴2~3分鐘,長期按摩,可以改善口臭、腹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