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學足陽明胃經的最后三個穴位,陷谷,內庭,厲兌。
找陷谷穴,從內庭穴開始找是最好找的,所以,我們先來找內庭穴。內庭穴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在兩個腳趾縫上五分的地方,就是內庭穴。見下圖:
從內庭上二寸就是陷谷穴,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就是厲兌穴。
陷谷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俞穴,穴性屬木,足陽明胃經的當令時間,也就是氣血流注的時間是上午七點到九點,只要是按照時辰發病的,就可以在當令所在的經上去治療。不管你是頭痛還是肚子痛,每天早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發病,那么我們就可以在足陽明胃經上進行治療,都可以下胃經的俞穴陷谷穴。只要是定時發病的都可以在相應的俞穴上下針。
陷谷穴主治水液輸布失常性疾患、足痿無力,足背腫痛,腸鳴,腹痛、 目赤腫痛,面浮水腫。操作方法為直刺或斜刺0.3~0.5寸。
再來就是內庭穴,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穴性屬水。厲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井穴,穴性屬金。足陽明胃經是陽土,土生金,所以,厲兌是足陽明胃經的子穴,子穴正好是井穴,實則瀉其子,這時候如果井穴上做補瀉,肯定是很痛的。所以,中醫立了一個法則:“補井當補合,瀉井當瀉滎。”如果遇到子穴剛好是井穴,那么我們就在滎穴上做瀉針,如果剛好碰到母穴是井穴,那么我們就在合穴去做補針。
所有的井穴都是在指(趾)甲旁邊,厲兌穴既是胃經的井穴,又是胃經的子穴,根據“瀉井當瀉滎”這個法則,所以,內庭穴就變成了胃經的子穴。足陽明胃經是從頭到足,我們在內庭穴上做瀉針的時候,對著足陽明胃經下針,也就是對著身體的方向下針,這樣就是瀉。
我們下內庭穴的時候,迎著經的方向下針,下完針以后,再逆著經快速做捻轉,再慢慢的回來,捻轉完以后,再往前推一點,所以,這里既是用了“迎隨”法,又用了“捻轉”法,和推豆許三種手法,一次做完,這種做的瀉法就是很強的瀉了,瀉上加瀉了。
足陽明胃經從承泣穴開始,到地倉,所以下牙痛的時候,我們在足陽明胃經上下針,禾髎到迎香屬于大腸經,那么上牙痛的時候,我們取的是手陽明大腸經,所以,牙痛合谷出現的時候,一定是上牙痛,左邊上牙痛,在右手的牙痛合谷下針,右邊上牙痛的時候,在左邊牙痛合谷下針。上面的門牙痛,兩邊牙痛合谷一起下針。
左邊的下牙痛,下右腳的內庭穴,右邊的下牙痛,下左邊的內庭穴,里面有化膿發炎,就在梁丘穴上下針。這是遠取穴。那么近取穴,我們可以在下關,頰車這些穴位下針。
內庭穴主治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等病癥,近人報道還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急慢性腸炎,腸疝痛,腳氣,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厲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井穴,針灸里面有一句話叫“井主心下滿。”所謂“心下”指的是心臟的下方,我們前面講任脈的時候,巨闕就在這個地方。當病人發心臟病的時候,看起來不像是心臟病,實際上是心臟病。
胃經的下方直接到肝經,中間經過腎經。當病人有心口痛的時候,在治療心臟動脈血管阻塞,最常用的就穴位就是厲兌。針一下去,病人會感到很舒服。厲兌穴主治齒痛、口喎、咽喉腫痛、鼻衄、癲狂、熱病、足背腫痛等病癥,淺刺0.1~0.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