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膩的食物吃的太多、睡覺質量不好、生悶氣等都會導致肝火旺盛。肝火是我們人體常說的上火的一種。肝臟在人體中起著很大的代謝作用,我們身體中生長所需要的蛋白質,糖分和脂肪等等都是通過肝臟完成的,肝臟還能夠幫助膽汁的形成。
如果一個人肝火旺會導致耳鳴耳聾、頭痛、失眠等癥狀,出現肝火旺盛現象就要注意調理降肝火。
那么,肝火旺有那些具體表現呢?
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癥中表現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沖性特點者,如頭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中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點。
2、肝火耳 聾耳 鳴:
有很多朋友反應自己在春季總是出現耳鳴,其實這可能是肝火過旺導致的。專家表示,在《醫學元要·耳》里有記載,肝火上攻會導致耳聾,也會引起善怒、耳鳴、面赤等一些情況,所以人們出現耳鳴耳聾的時候可以試試降肝火。
3、肝火月經先期:
經行先期證型之一。出自《婦人良方》,病因郁怒傷肝,肝郁化熱,熱擾沖任,迫血妄行所致。癥見經行先期,經量時多時少,色紅或紫,或有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煩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熱。
4、肝熱自汗:
自汗之一,見于《證治匯補·汗病》章。因肝熱所致,常兼見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斂汗,可用逍遙散加減。
5、肝火頭痛:頭痛病證之一。因肝火上擾所致,在我國中醫古籍《類證治裁·頭痛》中有記載,“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癥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
肝火旺盛所導致的癥狀,如何有效緩解或者調理呢?
【艾灸漸行,肝火旺者可以調理】
中醫認為,艾灸身體上的5個穴位就能起到養肝的功效。針灸針灸,知針者多而聞“灸”者少。事實上,艾灸是傳統中醫治療的重要手段,故臨床上有“一針二灸三湯藥”的說法。
1、太沖穴
太沖穴是養肝的一個重要穴位,這個穴位是肝經氣血運行的根源所在,建議人們在春季多艾灸太沖穴,這樣做能起到刺激肝臟,讓肝臟氣血更加活躍,改善肝血不足的目的。
2、三陰交穴
人們對三陰交穴應該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三陰交穴也能養肝。這是因為三陰交穴有調肝補腎、調節脾胃的功效,所以在春季艾灸此穴對肝臟也有不錯的養護功效。
【中藥調理,快速、有效的調理肝火旺盛】
傳統中醫對于人體五臟六腑都有深刻的認知,也因此研制出了不少調理身心、治愈五臟六腑的中藥。在傳統中醫藥中,已獲省百強品牌的七黃草清苷膏對于調理肝臟非常有效,它是肖氏家族傳承200余年的良方,已獲得廣大患者的認可。
該方是由梔子、魚腥草、枳椇子、葛根、菊花、大棗、枸杞、佛手、決明子、玉米須等十幾味上等藥材經過“三煎三榨”之后再文火慢熬,最后以蜂蜜收膏制作而成,膏方64倍濃縮,小分子藥物更易吸收。在充分體現中醫理、法、方、藥的前后一致和君、臣、佐、使的得當配伍的基礎上,做到虛實兼顧、寒溫得宜、升降并調、氣血同治、動靜結合,從而達到陰陽平衡。各個平臺都能找到,方便咨詢!
【輔助通過食補降肝火】
肝火偏旺者類型甚多,不好辨別,肝火旺者,日常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和油膩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疏理肝氣、養肝柔肝的食物進行調理。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豬肺味甘,性平,可補肺虛,止咳嗽。所以本湯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適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痰中帶血、內分泌失調者服用。
烹飪方法
豬肺洗凈,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后,改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注意:肝病一方面靠治,一方面靠養。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在肝臟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調理。并且要多注意飲食習慣,在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的今天。養肝護肝刻不容緩,不要讓自己沒有高薪水還沒有好身體。希望大家能夠對肝病引起重視,養護好肝臟,遠離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