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 shuang ban na-
風光旖旎的熱帶雨林
全民狂歡的潑水節
熱情好客的傣家人
別具異域風情的民族建筑
......
這,是西雙版納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但對于這片理想神奇的熱土,最神秘也最有特色的標簽,便是它作為南傳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是聞名世界的南傳佛教圣地。
“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塔”。漫步悠閑靜謐的街巷中,依稀可聞寺里鐘聲,徜徉于斑斕的佛教文化里,伴著佛音彌彌,充滿喧囂浮躁的心靈,也被凈化和洗滌。
南傳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公元前后,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因為傳播的起點是處于印度的南面,所以稱其為“南傳佛教”,現盛行于東南亞地區及云南傣族地區。
公元7世紀前后,南傳佛教進入西雙版納傣族地區,云南等少數民族佛教屬巴利語系,南傳巴利語系系上部佛教有史料可證。最初塔寺未建立,經典亦只可口耳相傳。
約在11世紀前后,因戰事波及,人員逃散,佛教也隨之消失,戰事平息后,佛教奧由勐潤(今泰國清邁一帶)經緬甸景棟傳至西雙版納,并隨之傳入泰潤文書寫的佛經。
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傣族人民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字,用以記錄各種佛教典籍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傣族為代表的,在道德心理、風俗習慣、文字教育、天文歷法、醫藥衛生、繪畫建筑、音樂舞蹈等方面別具特色的中國南傳佛教文化圈。
南傳佛教自進入西雙版納,已經盛行了1300多年。融于世俗文化和人文風情,傣族人民在南傳佛教的洗禮中,往返尋常生活和佛度空間,將出世與入世平衡得非常巧妙。
佛寺林立
走進西雙版納,四處可見充滿東南亞和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全州共有佛寺586所,南傳佛教已經深入傣家人的日常生活,象征著傣家人樸實的虔誠和信仰。
在西雙版納州的文物古跡中,佛塔、佛寺與南傳佛教有關的文物約占90%以上,氣勢恢宏的群塔、風姿綽約的獨塔、莊嚴肅穆的寺塔交錯分布,金碧輝煌而又純潔。
貝葉經
貝葉經,一種書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源于古印度,常用來書寫經文及畫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每年一月下露后,身材矯健的和尚便會爬上幾十米高的巨樹將巨大的樹葉砍下,砍下的樹葉會被修理整齊,經過煮沸晾曬以及裝訂,成型后以備書寫。
西雙版納的貝葉經,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內容上除小乘佛教經典外,還有許多傳說、故事、詩歌和歷史記載等,在傣族文化研究中具有較高的地位,被廣大佛學研究者奉為圭皇。
由于民間“賧佛”獻經獻書活動的蔚然成風,“貝葉經”中既有來自印度教的故事,又包含有與佛教唱對臺戲的、涉及傣族民間原始信仰的傳說。除了佛寺集中收存貝葉經外,傣族世俗民間也留藏有各類貝葉文獻,所以貝葉文化從佛寺到民間,成為傣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貝葉經里,蘊藏著許多文明密碼。那些精美的佛傘、貼有剪紙的經幡、渡金的佛燈和佛匾、造型各異的佛教用品,表現出他們高超的手藝和虔誠的禮佛之心。
影 響
南傳佛教歷經千年,已經成為版納文化的靈魂。傣族人民的生活也受之影響,每逢一年或一生之中比較重要的時刻(如成年禮、結婚、喪葬等)都會到廟里舉行特別的儀式。
傣族同胞每年都要“關門”、“出門”、“浴佛”、“賧佛”……關門傳法,開門狂歡。在版納,每一次在寺院舉行的儀式,都會有眾多的信徒和游客參與其中,場面非常壯觀。
虔誠的傣族人手里拿著信物,誦經在耳旁回蕩,這一方被眷顧的心靈的凈土,以它獨有的方式繁衍生長。
吉宅旅居,帶您追尋南傳佛教的歷史,輾轉流連在五彩斑斕的佛寺中,肆意沉醉在佛文化中,在追求人生再次創作的旅途中,享受每一次的心靈沉浸。
在版納您可以感受到精神上的寧靜,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回歸自然的欣喜。
如果您信奉佛教,版納是您前往學習交流的重要場所;如果您是一個喜歡自然,希望回歸自然的人,版納亦是您的選擇;如果您是考慮買房養老或是度假投資,版納更是您置業的不錯選擇。
吉宅旅居綜合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