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說道家老子和縱橫家鬼谷子存在某種傳承關系,本就一體同源,二者都提倡:不爭。
比如老子說過:不尚賢,使民不爭。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比如老子又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比如老子還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甚至最后還補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你看,老子說過無數次“不爭”,那么什么是不爭呢?關于《老子》中出現的“不爭”,在歷來的主流理解中,“不爭”就是它的字面意思,“不與人爭”,也就是所謂“無欲”的表現形式。這一理解在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中多有體現,淡泊名利、敦和謙讓等文化傳統,時時被拿來作為不爭的注腳。
如果真要往哲學層面上拔高老子的思想的話,結合老子的“無為”是不妄為的思想,可以認為“不爭”是不妄爭。也就是不違逆客觀的規律去人為的強爭。這種理解,顯然在哲學層面上與《老子》中體現的“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對人生也是具有現實的積極的指導意義的。但這種普適哲學的角度又未必與《老子》的立意主旨相一致。
無為而無不為,不爭而無不爭。依道而為就是無為,同道而爭就是不爭。
就如鬼谷子說的:潛謀于無形,常勝于不爭不費。這句話 就是說真正的謀略使用出來,常人無法覺察,卻可以做到普通人無法完成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做好布局,在毫無爭斗中勝利,一切都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