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中醫是如何認識女人氣血不足的?它由那些原因引起的?中醫認為它是一種氣虛和血虛并存的狀態。其原因有:1.臟腑功能的減退往往會導致氣血不足,比如脾胃虛弱可以引起氣血不足,肝失疏泄肝陰虛可以引起氣血不足;2.失眠、早衰會導致氣血不足,中醫認為睡眠充足不僅能讓人精力充沛,還可補氣養血。3.女人月經不調引起氣血不足,比如月經過多,月經先期,經期延長等。
明白了引起女人氣血虛弱的原因,那么該如何調理呢?中醫認為:要治療哺乳期的氣血不足必須從患者的整體情況出發,注重患者臟腑的功能,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再到理發方藥來調理,才能使藥物更適合患者的病情,才能達到藥到便秘除。那么具體如何來調理呢?下面就為大家逐條分析:1.調脾胃,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如果患者表現為:飲食減少,食后胃脘不舒服,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則辨證為脾胃氣虛,可以從脾胃入手,以健脾益氣為主,方用加味四君子湯加減,藥用: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茯苓、扁豆等!藥膳治療可以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黃芪、白術、淮山藥、升麻,取其煎煮液,泡花茶,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升陽止瀉之效。
2.養肝血,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調理月經是調氣血的根本。中醫認為“肝郁則脾虛”,郁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若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月經不調,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則辨證為肝血虛,治法為補血養肝,方用四物湯加減,藥用:熟地、當歸、白芍、赤芍、川芎、黃芪、黨參、白術等!
如果患者不想喝中藥則可以食藥膳調理:用黨參、黃芪、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何首烏、枸杞子、阿膠、丹參等中藥與補血的食材如紅棗、龍眼肉、山楂、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豬肝、豬血、烏雞、紅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補氣養血之效。
以上均是本人對調理女人氣血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