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七理財
理財更簡單,人生更自由
指數基金定投 · 06
3大理由,讓你和指數基金正確地分手
每周四,獨家內容,我們不見不散^^
PS:《簡七理財進化論》又上新啦~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國內常見的幾個指數基金,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也介紹了幾只當前適合開始定投的指數基金。
但是有買就有賣,我們買入了指數基金,到底什么時候適合賣出呢?
巴菲特關于賣出的三個原則
前面我們也提到過。指數基金是巴菲特唯一推薦給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其實除了告訴我們指數基金的好處,巴菲特也多次分享過自己的賣出原則。這個原則是適用于一切投資品種的。
這個賣出三原則就是:
什么是過于高估呢?
比如說之前超市一個饅頭賣1塊錢,突然有一天超市說饅頭賣20元一個。雖然我們也不知道一個饅頭的真實成本到底是多少,但很明顯這20元一個就太貴了。這時候就要放棄這個超市的饅頭,可以去其他地方買便宜的。
就是說這個品種質量正在惡化。例如一家公司經營越來越差,甚至有破產的危險,那這個公司的股票再便宜也不能要。就像超市降價處理發了毛的饅頭,再便宜也不能吃哇。
有可能我們持有的品種,并沒有變得過于昂貴,質量也沒有惡化,但是出現了更合適的替代品。我們也可以賣出手中的,換成更合適的品種。
例如我們習慣在這個超市買饅頭,但某一天隔壁一個超市搞促銷,饅頭價格一樣,但買二送一。我們就可以換到更優惠的超市去。
巴菲特關于賣出的三原則也是適用于指數基金定投的。
一般只要國家經濟能正常發展,指數基金也就可以長期增長。所以第二種賣出的條件,也就是基本面惡化在中國的指數基金上一般不會發生。
而像經常發生戰爭的中東、南美國家,它們國家的指數基金基本面就會惡化,長期表現不佳。這也就是巴菲特為什么說“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的原因。
一般來說,我們賣出指數基金往往是在指數基金“過于高估的時候”。
這個圖是國內所有股票基金凈值在過去十幾年的一個走勢圖。
我們平時說的熊市,就是暴跌或者緩慢下跌的過程;而牛市就是圖中迅速上漲的那個過程。很明顯國內股市和股票基金有個特點:熊長牛短。
往往熊市會持續5-6年,然后迅速暴漲進入牛市,在牛市里會短期上漲2-3倍以上(牛市特征在此,我們小白可以按照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判斷),達到頂峰之后又迅速暴跌。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2007年、2014-2015年的兩次牛市。在短短幾個月里,國內股市暴漲兩三倍,然后又迅速下跌50%以上。
我們定投指數基金,往往是從熊市開始的,例如上篇文章介紹的適合開始定投的指數基金。
在長達幾年的熊市里,我們可以耐心的定投指數基金,積累大量便宜的指數基金份額。等到了牛市過于高估的時候,我們手里的指數基金會大幅增值,這時候就可以賣出指數基金了。
判斷一只指數基金是否高估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唯一的。介紹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借助指數基金的估值高低來判斷高低估。指數基金的估值,可以關注我公眾號,在菜單欄里點擊“指數估值”來查看。
指數基金達到賣出條件的時候是在牛市,國內股市更容易暴漲暴跌,所以牛市中后期往往以“股災”收尾,例如去年七月份到今年二三月份。
賣出指數基金后往往就離暴跌不遠了。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得到的現金放在債券、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品種上。這些品種收益會低一些,但更加安全,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暴跌的影響。
股市并不會永遠下跌,等跌到一定程度,股票的投資價值又會重新凸現出來。我們就可以重新開始我們的定投計劃。存放在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中的錢,可以分成10-20等份,歸入到之后的每月定投計劃中。
這樣我們又可以再積累大量的便宜的指數基金,再過幾年又會是一輪牛熊市,又可以繼續重復。這種復利效應也是我們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
我們已經掌握了指數基金從挑選、定投到賣出的全部流程。不過這還沒有結束哦。
定投雖然簡單,收益也非常不錯,但能長期堅持下來的人寥寥無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定投過程中會遇到股市的上下波動,很多投資者遇到這種波動情緒就會受到極大的干擾。
如果我們為自己梳理一個合理的定投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那最終收益會好得多。所以下一篇會介紹給大家,如何為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定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