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出結果
作者:楊大川
授權激勵要想達到效果,那么所激勵的對象就應該是那些具有真本事的員工。
通過對有能力的員工進行授權,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提高其工作積極性,進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達到企業和員工的雙贏。因此,管理者在對員工實行授權激勵管理的過程中,選好、選對授權對象至關重要,以保證授權激勵獲得應有的效果。
01
解決職位與能力不匹配的問題
讓“有為”者“有位”,對于管理者做好員工的激勵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選出真正的人才。所謂讓“有為”者“有位”,就是讓有能力的員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給其提供最大化的發展空間,讓其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通過授權給有才能的員工,一方面,可以實現對人才的激勵管理;另一方面,還能通過讓人才充分發揮其才能,給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解決職位和能力不匹配的問題。在實際的職場中,很多企業并沒有做到讓“有為”者“有位”,而是存在一些員工個人的能力與其工作職位不匹配的問題。比如,一些工作能力不強的員工,可能依靠著“走后門”“打人情牌”等方式獲得了較高的職位,而一些工作能力強的員工,卻因為不善于鉆營討好,而不被重視,導致其職位與工作能力不匹配。企業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不但無法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用人制度,還會使企業的工作效率低下,經濟效益受損。所以,讓“有為”者“有位”,不論是從企業發展角度而言,還是從激勵員工方面考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2
明辨“為”和“位”,選準授權對象
管理者要想在授權激勵的過程中做到讓“有為”者“有位”,首先要能夠準確辨別什么是“為”,什么是“位”。只有將兩者進行明確的辨析之后,才能在授權激勵的過程中,準確選擇合適的授權對象。
通常,讓“有為”者“有位”中所說的“為”指的是一個人在工作中的作為,換言之,“有為者”就是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員工。對于這樣的員工,就要對其進行授權激勵。通過對其進行授權,使其在工作中擁有更多的權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工作能力較強的員工在工作中就會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性,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提高工作積極性。
而讓“有為”者“有位”中的“位”,指的則是具體的權力和職位。對于“有為者”,在授權激勵的過程中,要保證其有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職位和權力。通過授權的方式,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
在明確了什么是“為”,什么是“位”之后,管理者就要學會判斷一個員工是否是“有為者”。通常,一個“有為者”需要具備以下幾種素質。
管理者在判斷一個員工是否是“有為者”,是否可以作為授權對象時,可以按照上圖中列舉的內容進行判斷。如果一個員工同時具有以上幾種素質,那么這名員工則可以成為授權對象。而管理者通過對授權對象的準確判斷,也可以讓授權激勵達到最好的效果。
03
樹立正確的用人標準
在明確了授權對象與具體的授權內容后,為了真正實現讓“有為”者“有位”,就要保證有一個科學、正確的用人標準。如果缺少正確的用人標準,那么,在授權的過程中,就很可能出現授權對象與授權內容不匹配的問題,從而影響授權的效果。
所以,管理者應該在授權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用人標準。除此之外,還要建立正確的人才評價機制,真正通過授權實現“有為”者“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