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極速菜菜授權轉載(公眾號:嬉游,ID:xiyougogo)
旅行行業應該是這次疫情中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了吧。
最近幾個月,旅行從業者們真的很難,
不僅一點生意都沒有,還很可能因為大量的退款把前幾年好不容易賺的錢都賠出來。
而且按照目前境外疫情的發展情況,這個困難應該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做出境的那些旅行社,我估計上半年可能都不太會有生意。
所以, 今年會倒閉一堆從事旅行的公司,百程只是一個開始 。
很揪心,但也是無能為力。
今天正好315,嬉游君作為一個旅行KOL,
我覺得我有必要寫寫今年怎么購買旅行類的商品會更安全。 在欣欣向榮的市場環境中,旅行行業不會有太多的問題。但目前這個現狀,可以說大部分的旅行類公司都缺現金流(上游供應商等著結算、下游消費者等著退款)。所以才會急著出現一堆的低價甩賣,讓自己回點血順便緩解一下資金流的壓力。
但往往是這時候,風險也是最大的 。
我來打個比方吧。某家從事旅行的公司,旗下有百來號人。目前這個現狀肯定是沒有生意的,只能寄希望于預售未來。 但現階段畢竟那么多人要養,工資要發,預售收過來的錢可能就用于現階段的運營了。一旦出現退款的擠兌,或者是預售不理想不夠支持目前運營開銷,資金鏈分分鐘就斷了。資金鏈一斷,等消費者們真正要出行的時候,往往就無法履約。
今年這個情況肯定會多,畢竟對于從事旅行的公司來說,預售未來幾乎是它們目前唯一辦法了。 但未來真的有那么多的需求嗎?我一直不覺得在疫情后大家會報復性的進行旅行消費,只會沒錢+沒時間。 也許你會說,不是部分旅行從業者還在賣菜嗎?專業的人要做專業的事情,我不相信在賣菜這個細分領域上,旅行從業者能干過盒馬、叮咚。
所以,今年的確會出現一堆旅行的特價,還可能是前后5年中最便宜的,但是怎么買要好好的想想。
你看中的是特價,而別人看中的可能是你的本金。我先說,現階段怎么樣的旅行產品我目前不建議購買吧。
1)境外網站、境外旅行社的產品
這次疫情中退改簽表現好的,基本都是境內的公司。例如航司上,外航處理動作明顯比國內航司慢多了,政策也不友好。而Agoda、Booking、Airbnb這些,在退款上也遠不如攜程、飛豬、去哪兒來的爽快。
中國人講情面,歪果仁講契約,都沒對錯只是選擇不同。
而且,境外的旅行公司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不一定受國內法律的約束。說句不好聽的,你要真去告它們吧,都可能要去境外上訴。
舉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案例吧,對方直接一句走司法流程就把我朋友給噎著了。 我朋友是不可能去境外維權的,這也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
如果你真的要購買境外公司的旅行產品,我的建議是在現階段寧可多花一些錢,找國內的旅行公司(或OTA)幫你代買。
這樣的好處是,萬一出了問題,你能找到人。而且你也可以要求按照國內的旅游法、合同法來處理這些問題。
2)非OTA性質的第三方平臺 目前有很多公眾號,或者是其它一些中小型的第三方平臺都在推預售的酒店。我后臺會經常碰到讀者的咨詢,問我這些商品是否靠譜。
我肯定是不建議的,這些中小型的第三方平臺抗風險系數太低太低了。說句不好聽的,
之前麥兜、布拉,玩的不就是低價、預售、隨時可退,然后卷款跑路的模式嗎?
我建議大家去查一下這些直接售賣產品的公眾號、第三方平臺的資質,很多都是互聯網公司,連旅行社的資質都沒有。
而作為旅行的資源方來說,我也不建議和這些渠道合作,萬一跑路,壞的可是資源方的口碑。 人家說起來,總是我買了xxx家酒店,但是最后不讓我住,多難聽。
現階段,我只信任攜程、飛豬、去哪兒這些的OTA,以及資源方。
3)非資源方 這句話,我其實想說的是旅行社。大部分旅行社都不是資源方,沒有核心資源,只是把資源方的產品拿來進行組裝,對于資源方并沒有太大的控制力。
而航司是資源方、酒店業主也是資源方。
打個比方,如果是酒店的話,酒店自己渠道的售賣往往是相對安全的,最多退改簽政策不太好罷了。 最最安全的一定是OTA渠道上的官方旗艦店,一邊享受OTA帶來的保障,一邊又自己給自己代言,跑不了。 其實資源方也很難,國內還行,航司背后都有爸爸。但是國外的航司,估計這次要倒閉好幾家了。
4)團隊游、“機+酒”、郵輪等預售產品 疫情還未結束,所以目前旅游監管機構對于旅游產品何時恢復線上售賣保持謹慎態度,短時間內依舊實施禁令。
前幾天,有旅行社在做機+酒類旅行商品的預售,就被監管機構叫停了。 因為誰都無法預估這場疫情什么時候能徹底結束,特別是在境外的旅行目的地上。 團隊游、“機+酒”、郵輪等產品都會牽涉到大交通,目前航班停飛的非常多,什么時候恢復也都未知,現在去售賣這些太多未知信息的旅行產品,風險是極大的。 這也是為什么監管機構對于這類旅行產品一直沒放開的原因。
目前的預售,酒店、門票、餐飲、機票的預售我建議可以買,其它的還需觀望。另外,所有出境游的商品,建議也都觀望吧。
5)價格太妖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當出現某個旅行商品的價格偏離市場太多的時候,就要好好擦臉自己的眼睛了,一定要進行多方面的驗證。 旅游產品,也是會符合市場規律的,不可能出現偏離市場定價太多。 自己是資源方還好,如果是第三方在售賣價格太妖的產品,多半有問題。
接下來,我來說一下在今年購買旅行類產品時的一些小方法。
1)熟用天眼查、企查查這類工具 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看清楚賣你商品的那家公司到底有沒有旅行行業的從業資質,有多少注冊資金,主體到底是不是在境內,以及背后有沒有爸爸站臺。
2)不要把錢直接給到商家,要給到值得信任的平臺 很簡單,錢都不在商家這里,商家怎么跑路。就算真的出現問題吧,錢在平臺這里,你也要的回來。 平臺和商家的結算邏輯一般都是在你核銷后,才去和商家結算的。 我覺得攜程、飛豬(支付寶)、去哪兒都是比較值得信任的平臺,值得被托付。
3)詳細看退改簽的政策 目前只能購買預售類的旅行商品,所以隨時退、過期退、無損退,顯的非常的重要。另外一點就是被大家所忽略的退款時效性問題。系統觸發的快速退款和需要人工操作的手動退款,在用戶體驗上會有很大的區別。 一定一定要詳細看退改簽的政策,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可以隨時退、過期退、無損退的,大部分退款需要收手續費。 我看到過太多次了,頁面上寫的可以隨時退款,然后細則中有小字,退款要收5%的手續費。
4)最應該信任的,是大型OTA,以及資源方
很簡單,攜程、飛豬、去哪兒不會跑路,資源方也會相應安全。但其它我不敢說,百程也很大,百程背后的爸爸還是阿里,結果呢?
當然,百程最后的收尾做的不錯,我好幾個朋友疫情前在百程拍了簽證,都給聯系退款了。
還是那句話,
今年會有一堆旅行特價,但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